作文我与孔子谈学习 - 百度
与孔子对话
“孔子就要来校了”这消息像原子弹爆炸似的一下子在学校传开了!原来,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开凿了时光隧道,把早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请来到现代,并指定首先来我校演讲、参观。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造人真的来我校,大家都兴奋极了,那高兴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孔子先生来我校了,大家鼓掌欢迎!”校长亲自迎接孔子并对夹道迎宾的队伍说。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孔子身上穿长袍,头上裹头巾,脚上穿布履,面上带着笑容,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孔子来到讲台,面对我校师生1300多人,激动地说:“大家好!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来,本人定倾尽所知解答。”
“孔教授,您的学识为什么那么渊博呢?”有位老师抢先发问。孔子曰:“知识是靠积累的,不仅要博学多练,温故知新,而且还要经常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我常教学生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七年级课文《两小儿辩日》有:“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不能决也。”所以我好胜地问:“孔爷爷,太阳究竟是早上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呢?”孔子曰:“知识是无穷尽的,当时我确实有所不知,所以我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现在对两小儿问题我可以这样回答:早上和中午太阳离我们几乎一样远。早上太阳在地平线上,周围有一些山、树、房屋作为衬托,在这些较小的物体衬托下,太阳就显得大一些!早上太阳光斜射地面,光线分散,单位面积的地面上得到的太阳光热少,而且早上太阳光到达地面以前,在大气中穿过的距离长,被大气削弱得多,所以我们感受到早上太阳光是微弱的。至于中午太阳以广阔的天空为背景,太阳就显得小了。这时太阳升得最高,阳光照射角度在一日中是最大的,射到地面的阳光集中,单位面积的地面上得到的太阳光热就多,而且太阳光到达地面以前,在大气层中穿过的距离比较短,被大气削弱得少,所以我们在中午感受到太阳光强,这就更使人感受到中午比早晨热多了。”孔子一番精彩的解释令我们茅塞顿开,大家又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并且异口同声地不停赞好。
接着孔子逐一回答师生一系列问题,教育我们对待学习要老老实实,谦虚好学,要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对于教学方法,孔子主张启发教学,因材施教,主张“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真是令人收益非浅啊!
随后,孔子参观校园,肯定我校建设、教学取得的成绩,当看到师生普遍会使用电脑时,就油然而生地感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最后依依不舍与我们惜别。
我与孔子聊学习,作文,至少400字
“孔大爷,曾参这个还是很出色的,他说的‘日三省吾身’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不过几乎没有人知道‘省’的是什么,哈哈。”
“小曾15岁就被他爸爸带来听我讲课,父子两人都是我的学生。不过这两个人的脾气可正相反,曾皙是个火爆脾气,曾参很忠厚,也很孝顺,他爸爸打他都不跑,要他爸爸打完了好消气。我听说后把他叫来,说你不能这样,你爸爸脾气不好,万一哪天出手重了,把你打死了,他不是要背上杀子的恶名吗?那不是更大的不孝吗?”
“那怎么办?爸爸动手就跑吗?那爸爸不更生气了?”我忍不住问。
“呵呵,小曾参当时也这样问。我说,你看看你爸爸打你时拿的棍子,如果是粗棍子,你就逃;如果是细棍子,那就让他打两下出出口气好了。”
“哈哈,孔大爷,您太有才了!”
“不是我有才,舜当年对他父亲就是这样,大杖则逃,小杖则受。”
“哈,咱别说爸爸打儿子了,咱说曾参的‘三省’吧。”
“嗯,这三句话说得确实不错。三句话,说了对上、对中、对下的三种态度。为人谋,是对上司,要做到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当然是平辈之间,要做到诚心诚意;‘传’是对弟子的,要做到率先垂范。这三种关系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都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如果能象小曾那样,经常对照标准反省一下,一定能做得越来越好。”
“这个‘传不习乎’能不能理解成‘要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好好温习、熟练,别上课的时候掉链子’的意思?”
“呵呵,你中毒很深哪?”
“中毒?我怎么中毒了?”我丈二和尚摸着头脑。
“学而时习之,‘习’是什么意思来着?[2]”孔大爷笑眯眯地看着我。
我一拍脑门:“确实中毒太深!中毒太深!”
“其实这‘传不习乎’是最值得反省的,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太多了。台上官员大讲廉政建设,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个嘛,就不多说了;就说生活中,多少人在‘传而不习’!教育孩子要爱学习、懂礼貌,大人做到了吗?教育学生要讲诚信、守纪律,老师做到了吗?教育下属要敬业、有执行力,自己做到了吗?……”
“说得呱呱的,尿得哗哗的,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