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历史不忍心细读。读遍每一个字,眼泪和歌曲。我是老白。我来回答。
对我来说,最不忍细读的那段历史,是近代百年耻辱史。那段历史读起来真的很痛苦。
近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成功打开了凭借《南京条约》对外封闭的清朝大门,并利用其工业国开始向清朝倾销商品。
英国以为可以迅速打开局面,轻松获得暴利,没想到的是清朝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依然强势,导致英国很多工业化商品滞销。
其中只有与清朝的鸦片贸易呈直线上升趋势。
然后英国调整了商业战略,开始向鸦片贸易倾斜。专心鸦片,其他商品的贸易量被鸦片大大压榨。
同时,法国也不满《黄埔条约》中关于贸易城市只能开设天主教堂的条款,希望全面进入清朝所有地方。
1856年10月8日,广州发生亚罗事件。
当时清朝的广东海军在广州海珠堡拦下了“蓍草”商船,蓍草上堆满了走私货物。
亚罗号实际上是一艘英国走私船,但大部分船员是中国人。
广东海军逮捕了12名涉嫌走私和海盗的中国人,但英国人拒绝了。英国领事巴夏礼亲自出面,要求释放所有被捕的船员,理由是亚罗已经在香港注册。
这个无理要求被广东海军拒绝。
巴夏礼指责广东海军以登船检查时扯下英国国旗为由损害英国的荣誉和利益,并要求当时的广州当局道歉并释放所有船员。
当时,两广总督是叶。
叶认为,被捕船员涉嫌走私、海盗,均为清朝国民。这纯粹是清朝的内政,英国根本无权干涉,所以拒绝了巴夏礼的粗暴要求。
两天后,作出了让步,但他不承认自己扯下了英国国旗,不支付任何赔偿或道歉,只答应释放船员。
巴夏礼对此极为不满。
当时英国想修改《南京条约》,被清政府否决。10月23日,以海军上将迈克尔西摩为首的英国人向虎门派遣了三艘军舰、十多艘划艇和2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
拉开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序幕。
叶陈明没当回事,以为英国人只是虚张声势,命令广东海军撤退,命令不要反击。
24日,英国军舰炮轰广东南郊凤凰岗堡。要塞的守军没有反击,而是选择了撤退,凤凰岗要塞被摧毁。
25日,英军攻占海珠堡,占领广州城外靠近广州城的所有工事。
26日,叶关闭广东海关,暂停贸易,动员造势。
27日,英国军舰炮轰总督府。
29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开始巷战,英法联军闯入巡抚府,在巡抚府劫掠后撤退。太守叶在庙里请愿,幸免于难。之后,他向朝廷报告说,他赢得了战斗,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另一方面,法国神父马来在中国传教,被广西西林岱县知府张鸣凤杀害。法国找借口要求清廷道歉赔偿。又拒绝了叶。
法国以此事件为由,与英国结成英法联军,出兵中国。
30日,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军撤出广州。
1958年1月5日,两广总督叶被英法联军攻占,并被压到印度加尔各答。第二年,他在狱中绝食而死。
1958年3月,英、法、美、俄四国部长共同赴上海,同意调集军舰进攻天津。
4月,2600多名英法联军抬舰,进攻北方天津大沽口。
1959年,盟军在大沽与清军会师
7月29日,英法援军从北塘登陆,攻打大沽口堡。清军撤退时,英法北上占领天津。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北郊。
6日,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的清漪园(万寿山)和景明园(玉泉山),部分赃物被公开拍卖,大部分为劫掠者私人所有。
被抢劫的财产,维多利亚女王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都有一份。
13日,英法联军从安定门入侵北京。
这是西方军队首次占领中国首都。
英法联军以被俘39人,死亡20人为由下令火烧圆明园。
英方要求向因“囚禁虐待”而死亡的人支付30.2万银子,并拆除圆明园。
法方要求支付20.2万白银。
英语和法语限制:“10月20日照复,10月22日给银,10月23日画押换约”。
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放火。
浓烟遮天,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
300多名太监和女仆被埋在火海中。
联军烧杀抢掠40多天,清漪园、景明园、景怡园、长春园都成了焦土。
法国作家雨果都看不下去了,仗义执言,给予强烈谴责,说这是“两个强盗的胜利”。
1860年清廷与盟国签订《北京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
老白说:
历史细读,真是字字血泪,不堪回首,不忍触睹。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永恒的真理,愿我中华儿女牢记耻辱,奋发图强,再不受这等屈辱。
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小时候接受的教育认知,曹操简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然而后来看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发现,曹操没有那么坏,还渐渐的佩服和喜欢上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