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8 08:45:20 人气:1

    A+
热门评论

小学课文:地球什么样

地球什么样 教学内容:课文是一首儿童诗,它充满了童趣的描绘了地球的模样,赞美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的美丽。全诗语言简洁凝练,气势磅礴勾勒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浩瀚和丰富,充满着想像的空间和温馨的气息,能激起人们对地球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地球表面颜色等基本常识,感受地球之美。 2.学会本课生字“浑、牧、泊、漠、茫、矿”,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在老师指导下正确选择义项,理解词语“牧场、浑身”的意思。 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用“和”写句子,指导诗歌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北极和南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谈话揭题。小朋友们,咱们天天生活在地球上,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出示课题) 2.感知地球。 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们为了探索这个奥秘,他们用卫星拍摄了地球的全景。(出示地球仪)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模型。你们在看地球模型时,发现了什么?(球体,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地面上有绿色、黄色、白色等颜色。)还想了解什么?(地球上的各种颜色是代表什么?)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如果没有课件可以用地球仪表示。我上课就是用这个的。出示地球仪(或地图),提问:看了地球仪,你对地球有什么新的发现和疑问吗?(注:也可播放有关的课件演示。) 是啊!地球仪正是根据地球和地球表面的地理状况而制作的模型,你们的这些发现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带着你们产生的疑问(如:地球上的各种颜色表示什么)来读读课文吧。) 3.学习课文2--7小节。 大家快速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或有什么疑问。 (1)学生自读(自由读一同桌互读)要求做到读准生字,读通、读熟。 (2)划一划,议一议:地球什么样。抽生读,分组分节朗读。 (3)完成填空。(按学生喜欢的颜色分小组,把答案正确写在圆形彩纸上。) 地球是个_____,这_______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①各小组填空。 ②反馈、交流:抽生上机投影填空内容并练习说话。做一做“你问我答”的游戏:(边说边举相应文字的彩纸)什么颜色的地方是哪里? ③对所填的词质疑: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对所填的词有哪些不理解?(北极:地轴的北端,北半球的顶点。南极: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可用地球仪演示理解。) ④拓展想象,句式训练: 想象一下,地球上的颜色除了所填的事物,还有什么事物。那绿色的地方是—、—和—。那黄色的地方是——、——和——。那白色的地方是——、——和——。 ⑤比较探讨:老师有个疑问,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 出示句子(1) 那绿色的地方,是公园、草地和花坛。 那绿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场。 分男女生读句。提问:课文中为什么不写绿色的地方是公园、草地和花坛? (通过讨论、交流,比较,使学生明白,在太空看地球,看不清细小的物体,只能看到大面积的概貌。) 出示句子(2) 那黄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场。 提问:诗里所描写的颜色可以互换吗?为什么?(不能,描写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接近事物的本来面貌:) ⑥这么多的颜色多美啊!你们想象一下,像什么?诗歌里又是把它当作什么来写的?(花衣裳)为什么?(地球很漂亮,仿佛穿着一件花衣裳,给人美的感受。) ⑦指导朗读: 自由读一抽读一评价一齐读 4.巩固部首查字法。 (1)回顾部首查字法:投影部首查字法步骤,填出序号。 (2)用部首查字法查带点字的意思:牧场草原白茫茫湖泊 (3)反馈、交流: 巩固练习 1.随堂练习: (1)朗读课文,感受地球之美。 (2)完成作业1、2、3题。 2.课后作业: 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顿号和“和”的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觉地球的美,抒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用“和”写句子,指导诗歌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北极和南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牧场、矿山、湖泊、白茫茫。 (2)朗读课文2--7小节。 2.谈话导入。 (1)激趣:是啊,地球就像一位花枝招展的姑娘,多美啊!小朋友们想不想到太空去看看这颗美丽的星球?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好,我们将登上飞船,飞呀飞,飞向了太空(放音乐)。小朋友,可以睁开眼睛,瞧一瞧,我们在哪里了? (2)齐读第1小节。 明确观察点——太空。 引导:漆黑的宇宙神秘莫测,星云、恒星、流星、卫星,各类太空物质五花八门。快看,此时,我们的面前一个穿着花衣裳的大圆球,便是我们的家园——地球。请大家把看到的愉快地告诉同学们吧! 3.投影图片展示。 广阔的草原蓝蓝的大海茫茫的沙漠白雪皑皑的南极、北极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 我们飞过_____草原,越过____大海,穿过________大沙漠,来到了______南极。啊,南极真是一个冰雪的世界,还有______也是这样,不但白天_____,夜晚也______。 (1)边欣赏边说。 (2)分组完成练习。 (3)交流、反馈: 这次假想的太空旅行,使你增加了哪些知识? 4.学习顿号用法。 (1)自读课文,找出带有顿号的句子。 (2)读3、4、5、6、7节,思考顿号用法。 (3)完成作业本第6题。 5.体会“和”的用法。 (1)出示课后第4题句子,说说:删去“和”字句子通吗? (2)讨论:“和”用在什么位置上合适? (3)出句练习 下面句子中的“和”用得合适的请打√。 ①那灯光闪耀的地方是城市和矿山、村庄。( ) ②那灯光闪耀的地方是城市、矿山和村庄。( ) ③那灯光闪耀的地方是商店和剧场。( ) 6.训练表情朗读,指导背诵,抒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7.总结。 (1)我们学习了《地球什么样》有哪些收获? (认识了6个生字,掌握了部首查字法,了解了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还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太空旅行。) (2)你喜欢地球吗,?请你发挥想象,用手中的彩笔画出来(课后学生作画)。 8.齐读最后一节作结:希望小朋友好好爱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学好本领,长大后把我们的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 巩固练习 1.课后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4、5、6题。 (2)学习拓展资料(课件:人类家园——地球)。 (3)为“保护地球”写标语。 小资料: 地球果真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吗? 任一星球要支持生命,首先必须存在大量液态水,因为生物化学作用只有在水中才可能进行。而液态水只能存在于0℃~100℃之间,这就要求该星球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第二,必须存在一个稳定的环境。这颗星球必须具备调节温度的能力,冬夏温差不能过大,星球不能骤冷骤热,否则就会使生命失去生存演化必需的时间和稳定的环境;第三,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来支持生命。 在太阳系中,地球距太阳的空间距离适中,温度冷热适度,液态水是最主要的存在形态。大气中氧占21%,氮占78%,二氧化碳占0.03%。由此可见,地球拥有适宜的光、热、水分、氧和养分(氮、二氧化碳),具有孕育生命的最完美条件。 而其他行星就不是这样了。它们不是太冷就是太热,没有液态水,没有足够的氧,没有稳定的环境,也自然没有生命。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地球的近邻——火星。1879年,意大利一位科学家发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条纹。从此便有人猜测,在火星上存在高级智慧生物,正是它们(他们?)修建了“运河”,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充足的证据。1996年8月,美国科学家们从对来自火星的两块陨石的研究中发现,在一块1600万年前的陨石上,有生命(可能是细菌)留下的明确迹象;而另一块60万年前的陨石则表明,火星上某个地方仍有生命存在!这说明了什么?可能火星上真的曾经有过文明;可能火星上现在仍有生命。但是,现在的火星,绝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那么,在太阳系之外呢?还有那么多星系,那么多恒星,它们中间会不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从1973年开始,美国就向外层空间发射宇宙飞船,让其探索宇宙文明。20世纪80年代发出的“旅行者2号”上装置了一个唱片,录有地球上60多种语言的问候语,带去对外星球文明的问候。但那些星星离我们实在太远,照它们的速度,得经过8.6万年才能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也许,真有那么一颗星球,在宇宙深处的某一个角落,和地球一样,繁衍着各种生命。但即使有,那也是“别人”的星球,人类从地球产生,也只属于地球。

阅读全文

除课文中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

  1.B(各项读音依次为:kuáng,guǎng,kuàng,kuāng)   (A.估沽 gū 骷kū怙hù C.逾隅 yú 伛yǔ踽jǔD.酝 愠yùn 熨yù氲yūn)   2.D (A“章”应为“张”。 B“警”应为“儆”。 C“诚”应为“城”。)   3.B (休戚相关:指彼此的忧喜祸福紧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就不恰当,可换为“息息相关”。)   4.C(A项,“提高并完善”与“制度”和“水平”不搭配;B项,“一方面”应放至“极光”之后;D项,“体现”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出去”后加“的意志”)   5.可口可乐、北京、奥运(写对1个得1分,写对2个得2分,全对得4分。)   6.⑤③①④②   7.参考答案示例:   写给故乡:你是一处温馨的港湾,我是你怀里驶出的一艘帆船;无论我将来泊在哪一个码头,码头上都闪烁着你的一盏航灯。(由两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里的两个比喻必须相关联;分句间比喻的关联可以略放宽要求。)   8.(1)因为二月兰“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   据了,熏染了”。(2)展现了二月兰开花的动态和不可阻拦的力量。   9.本意是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含有贬义。这里指二月兰开花开得多,开得热闹,   开得自由自在。表达出作者欣赏和赞美的感情。   10.为二月兰后来蓦然消失,伴春而去作铺垫,更显它的忠心、执著品质。   11.作者在描写二月兰时,用拟人的手法把花儿写活了,写出二月兰的张扬的个性,也写出了人   与花的情感的沟通。同时,它不仅描摹了二月兰的形状,更感悟了它的精神,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12.“寂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作者借此向世人提出严正警告:滥用化学药物破坏自然生态,人类将会遭到自然的强烈报复,导致自身的灾难。   13.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如把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在 20 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作对比,把尚不为人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的污染破坏与众所周知的核污染作对比,把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对比……对比的运用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所要强调的信息,突出了人类滥用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突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使文章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量。   14.(1)随着森林、土地、水源、空气等资源遭到侵害,可以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数以万计植物和动物物种相继消失。森林: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百分之八十五遭到破坏,有3万余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绝灭的威胁。淡水:由于水污染严重,权威人士预言“淡水供用很可能是21世纪最严重的问题。”能源:目前,世界能源紧张,石油、煤炭价格攀高,各国为争夺能源而引发战争。(2)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景象,人类需要珍爱地球这个大家园,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有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要消除战争和疾病,消除饥饿和贫困,让我们在这个大家园中共生共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