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物理,怎么才能更好的结合实际?
高中物理“有效上课”课堂---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教学课堂 随着高中素质教育在山东省的推行和深入实施,本学期市教研中心举行了四次有效教学活动,3月份对我们高一物理组教育督导,4月上旬在威海二中举行高中物理《曲线运动》复习优质课比赛;4月下旬在乳山一中举行《万有引力》复习优质课比赛;6月初在威海一中举行了市直有效课堂的观摩课。 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到底了解多少?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中到底应交给学生什么?教学中如何从当前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如何在创造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新生活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以及结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物理学科在教学中就要做到,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身边。 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的创设问题情景,并从创设的情境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探究的热情和动力。在讲授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师: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比比谁的力气大”,通常来讲,男同学和女同学谁的力气大?生答: 师:我们用这个游戏来比较一下,哪位男同学自告奋勇,哪位女同学敢上台挑战?我这里有一只装满水的瓶子,要求用两只手指头捏着瓶子把它提起。 (先让女同学提,男同学提之前要求他把手在准备好的肥皂水中浸一下) 师:请这位女同学谈一下你的体验(问题:提起后,竖直方向有无作用力?根据你的知识判断一下是不是弹力?为什么?这是什么力?) 师:请这位男同学谈一下你的体验(问题:你认为没有提起瓶子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手与瓶在竖直方向有无作用力?根据你的知识判断一下是不是弹力?为什么?这是什么力?) 师:所以不论干什么事情,仅有力气是不够的,还需要知识,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是摩擦力。 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也应当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建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用生活经验理解物理概念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主要是反映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正是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便于学生进行联想,学生在学习时能体会到物理知识的真实性、实用性,所以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与接受。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时的困难,可引导学生解决有针对性的生活问题,然后再将其中的思想迁移到所学的物理概念,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为此,在课上准备铁片和等面积纸片下落、让等重的纸片和纸团下落、取二张相同的纸剪,去其中一张的部分并揉成团再同时下落、牛顿管是用来对学生已有的错误生活经验进行改正。因此,“联系生活”的有效物理教学,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生活经验。 三、用生活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知识很多都是比较抽象的,在所学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现象、经验之间可以建立起联系,则能使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解释物理规律,例如给学生不同型号的白炽灯和一些电阻,根据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定期分年级举办电路设计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组装收音机等实践活动,给学生多用表让他们分析检测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并结合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如何用多用表判断外形相似的电阻和电容等元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测电笔。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物理课程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生活经验与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学生的生活体验是课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物理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从自然到物理、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中,可以领略到物理世界美妙、和谐的科学内涵。 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为巩固课堂教学而实施的习题教学,应把改革习题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进而改变传统习题枯燥、抽象、脱离实际的纯物理模式,增加习题的生活气息,更多地利用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让习题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学生将课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生活活问题而找到学习物理的成就感。充分发挥习题的素质教育功能,让习题具有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解答物理习题,在动脑动手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研究素质教育下习题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习题形式进行了研究,改编了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题目,注意了习题本身的趣味性,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 五、用实验诱发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例如可以让那个学生测量人上楼的功率,让学生测一下自己从教学楼一楼到五楼所需的时间,再根据光学利用影子测高的原理,粗测从一楼到五楼即四层楼的高度,再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重,测一下自己上楼的功率。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勤于思索,活学活用,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同时又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诱发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教师能把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课堂生活方式,使师生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生活氛围中进行交流与对话,各种形象、具体、生动的教学活动方式使师生沉浸在探求和发现、感悟和体验的活动中。
如何学习高中物理中现代物理知识
在二十一世纪,为了培养出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在以往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物理知识内容落后、学科体系不紧密相连以及课程结构模式单一的现象,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不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因此,教师要实现经典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知识的互相结合,在学习经典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现代物理知识。 一、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渗透应坚持的原则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科学性原则要求物理教材知识内容具有科学性、正确性,相关的概念、结论要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所引用的实例、图表要具有真实性,能够真正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很强的组织编码水平,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保证现代物理知识的科学性。 2.新颖性。新颖性能够有效地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注重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物理教学课堂,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活跃学生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升课堂效果。 3.实践性。实践性主要指的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科学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亲身体验,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物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加强物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由于现代物理知识中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新问题,所以教师将现代物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能够有效地解决理论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为了在物理课堂中引入物理现象,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留心生活,搜集相关的能够和现代物理知识相联系的物理现象和实例,然后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变为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通过做实验来加深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的理解。教师手拿一张纸片和一个小钢球,使其同时自由下落,然后问学生问题“哪个物体下落的速度较快”,学生很容易发现钢球落地速度快,这时,教师就可以说,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有关,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这样就能够实现现实生活与物理知识的互相联系。
2.现代物理思想的渗透。在物理课堂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物理知识在包含经典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了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研究思想、过程以及成果,让学生了解到物理概念、定义是如何实验出来的,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发现物理学习的真谛,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另外,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是对物理学家提出的物理理论进行发现和质疑的过程。例如伽利略的力学研究成果,其进行的比萨斜塔重物自由下落实验,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是正比例关系的理论推翻,提出了落体定律。 3.现代物理方法的渗透。目前,物理学科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科学方法,其中,科学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类比法、分析法以及综合法;综合科学方法主要包括模型法、假说法以及理想法等。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完整、系统的培训后,要对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培养。另外,通过对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将学生思考能力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相联系,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气体能量知识时,运用“喷泉”实验来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作用,在吸气的过程中,水会逐渐向上喷,让学生思考其原理,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纸片能够托住一杯水,却不能托住一杯空气”等问题,让学生相信是有大气压强存在的,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大气压强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大气压强的理论知识。 三、结语 总之,现代物理知识渗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在以经典物理知识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物理知识来丰富经典物理知识,以运用科学的方法为主,坚持科学性、新颖性以及实践性的原则。运用加强物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渗透现代物理知识、思想、方法以及在物理习题中融入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策略,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