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
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备以下几方面:
1、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幼儿感知和发现到周围物体的多样性时,便能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学,对数学学习开始感兴趣。
2、主动探索操作,寻求答案基于幼儿对数学感兴趣,便会主动探索,通过不同方法寻求答案,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多项数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3、感知实物,学会比较幼儿在这个阶段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4、理解数和数量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意义。
幼儿数学活动对于幼儿教育有什么意义
幼儿期让孩子学习数学意义,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孩子初步有数的概念。数的概念最主要的就是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根据中国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因此,幼儿园的数学学习也一样,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孩子的数学教育,一方面给孩子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点滴渗透。
扩展资料:
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入学前不需要进行数学教育,以后可由学校老师教。
研究发现:1岁左右是婴儿掌握初级数概念的关键期;2岁左右是婴儿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错过关键期的培养,也就失去了对数学兴趣的培养,孩子入学后学得吃力,甚至厌学或弃学。换言之,被称之为“数字脑”的左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地开发,那么丧失的将是孩子的学业和将来。
误区二:入学前会简单的数数即可。
数字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书写符号,单纯地教孩子数数对学习数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数到100,却分不清5和7哪个大。也就是说,忽视学前的数学教育,会妨碍孩子数理逻辑思维的发育,将导致孩子缺乏抽象概括的能力,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
误区三: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形式应由家长决定。
很多家长的回答是:数数、认图形、算总数等等。客观地说,这并不是真正的数学教育,而是父母的知识或想法的移植。幼儿的数学教育应符合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否则会阻碍幼儿大脑的开发和使用,导致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缺失,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匮乏,也必将会被科技大潮所淘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