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的复习资料,不要题,就是知识要点和考点。
考试资料 要不下列说法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字母填在括号里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伊拉克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以前 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②烧制陶器③人工取火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
①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神话传说的人物有关?( )
A.女娲 B.伏羲氏 C.神农氏 D.禹
8.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河姆渡氏族 D.半坡氏族
9.“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 )
A.蚩尤 B.舜 C.黄帝 D.炎帝
10.下面关于河姆渡出土文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动植物图形,还出土了作为耳饰的玉器和骨哨
B.出土了色彩鲜丽的彩陶
C.出土了黑陶和白陶
D.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二、配伍选择(6分)
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三、判断辨析(8分)
下列说法是正确的请打“�”,是错误的请打“×”,并说明理由
1.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
2.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
3.山顶洞人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氏族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贵贱的差别。( )
4.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
5.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说明他们已过着定居生活。( )
6.从黄帝开始,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是按“禅让”的办法进行。( )
7.舜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
8.大汶口原始居民已经能制造黑陶和白陶。( )
四、识文物,学历史(6分)
下图中的文物是哪些古人类使用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五、想一想(12分)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干栏式)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梅福根、吴礼贤主编《七千年前的奇迹》
(1)根据以上材料,“他们”应该属于哪里的原始居民?
(2)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创造这种干栏式的房屋?这种古老建筑形式今天还存在吗?
(3)假如让你回到当时,你会怎样度过一天的生活?
六、知史识图(18分)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根据上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哪些考古实物可以验证其中的一些传说?
七、读史有感(15分)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由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杨思华、陈鲁编著《画说中国历史》
(1)上述史料讲述的“他”是谁?
(2)你能说说有关“他”的故事吗?从“他”的故事中,你认为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
八、史海拾贝(15分)
尝试着像导游一样,向你的父母或亲朋好友详细介绍我国远古时代你所喜欢的一个传说或一个遗址或一件文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B
C
A
C
B
C
A
二、配伍选择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C)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D)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B)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A)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F)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E)河姆渡原始居民
三、判断辨析
1.(×)2�(√)3�(×)4�(×)
5.(√)6�(×)7�(×)8�(√)
四、识文物,学历史
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居民 ③大汶口居民 ④山顶洞人 ⑤河姆渡居民
五、想一想
(1)他们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
(2)所谓干栏式房屋,就是把底层架空的住宅。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既通风又防潮,这一建筑形式最常见于气候潮湿的地区。这种建筑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都建造干栏式的吊脚楼或竹(木)楼,底层用于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则有堂屋与卧室。
(3)提示:种植水稻、建造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乐器等。
六、知史识图(略)
七、读史有感
(1)材料中的人物是禹。
(2)据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尧派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鲧采用“堵”的办法,但是堵来堵去,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最后被尧给杀了。鲧死后,大禹受舜命继续治水。禹改变了父亲的治水方法,采用“导”的方式疏通水道,使水顺利流进大海。禹治水前后达到十三年之久,三过家门而不入,累得大腿上都没有肉了,小腿上也没有毛了,终于制服了洪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禹获得了老百姓的爱戴,舜也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他。
我们应该学习大禹身上那种不避艰难、一心为民、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求七年级上册历史/生物/地理/政治/复习资料的txt电子书下载。人教版的,不要word2003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蝴蝶和河水 B、细菌和空气 C、树和小狗 D、山和小草2.以下生物,除哪一种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小鸟 B、病毒 C、海带 D、向日葵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所有的鱼4.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没有细胞结构;C、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 D、可以独立生活。5.生物圈的构成是( )A、动物和植物 B、海洋和原野 C、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D、地球及陆生生物6.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蛾类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7.把写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上观察,看到的图象是( )A、p B、q C、b D、d 8.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 A、5×、10× B、10×、40× C、15×、10× D、20×、35× 9.西瓜之所以甘甜开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细胞的( )含有大量的糖分。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核 10.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是( ) A、兔子吃蘑菇 B、人吃黑木耳 C、山羊吃树叶 D、猫吃老鼠 11.小麦和小麦旁的杂草、小麦和蝗虫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竞争 B、竞争、寄生 C、竞争、捕食 D、捕食、捕食12.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 )对生物的影响。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14.我们中国人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这些特点是由特定遗传功能的DNA分子片段决定的,这些片段是( ) A、染色体 B、基因 C、遗传信息 D、DNA15.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液泡 B、染色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16.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17.染色体存在于(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18.下列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19.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它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45×,视野中的光线将会( )A.变亮 B.变暗 C.无变化 D.无规律变化2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试验中,选择的测量位置不应包括( )A.落地 B.草地 C.茂密灌丛 D.水洼21.下列有关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活 D、环境能适应生物22.在使用显微镜时,发现视野中出现污点,移动载玻片污点随着移动,则此污点在( )A、目镜 B、 物镜 C 、载玻片 D、.反光镜
23.在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中,鼠妇的数量应为( )A、1只 B、 2只 C、 5只 D、 10只24.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 )A、营养物质、水、空气 B、 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C、 一定的生存空间 D 、以上三者都是25. 航天员乘坐“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是()A、食物、氧气和水 B、食物、氧气和香烟C、食物、饮料和啤酒 D、食物、水和保温衣服26.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A、草原上的狼和兔 B、群蜂采蜜C、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 D、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27.小刚同学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物镜l0× B、目镜10×,物镜10 ×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28.室内光线较弱,对光时要用的光圈和反光镜组合为( )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29.一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表皮细胞 B、黄瓜表皮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30.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缓慢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等;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脂肪和核酸等。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4.染色体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物质组成的。5.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阳光、________水、______ 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植物不能进行呼吸,动物能进行呼吸。( )2.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3.每种生物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4.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 )5.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够通过细胞膜。 ( )四、解答题(10分) 1.(6分)根据下边的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细胞壁,它对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作用;(2)栽培于土壤中的农作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而又能抑制有害物质进入植物体,主要与___________有关;(3)烟叶中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__________中;(4)一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____;(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是,动物细胞中没有___________。2.(4分)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发展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目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渣喂鱼。 (1)在该生态系统中,蚕与桑是关系____________。 (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 (4)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______________。五、简答题 (共10分)1.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相同?哪些不同?(4分)
2.描述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以及细胞分裂的意义。(6分)
初一生物试卷答案一、选择题 (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B D D C C D A C C C B D B C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A D B D D C D D A B D B D D二、填空题(14)1.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无机物,水,无机盐,有机物,糖类,蛋白质3.生物圈4.DNA、蛋白质5.空气、温度三、判断题 (5分)1.、2、 3、4.( × ) 5.( √ )四、解答题(10分)1.(6分)(1) 保护、支持 (2)细胞膜(3) 5 液泡 (4) 4 细胞核(5) 叶绿体、中央大液泡 2.(4分)(1)吃与被吃的关系 (2)细菌、真菌等 (3)太阳能(4)鱼五、简单题(共10分)1.(4分)相同点是两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是植物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而动物细胞却没有这些。2.(6分)(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3)重要意义: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重要成分,细胞的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物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