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生物的 绪 论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二、生物的基本特征(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二)都有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三)都有应激性。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 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三、生物科学的发展(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二)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4.大量元素:C、H、O、N、P、S、K、Ca、Mg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为半微量元素。6.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7.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9.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 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结构简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 ,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3839.40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41.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部分)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崾且磺猩�锏囊糯�镏剩�杂谏�锾宓囊糯�湟旌偷鞍字实纳�锖铣捎屑�匾�饔谩?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21 21:00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中考生物地理复习资料(人教版)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3.人的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4.受精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5.生物分类单位中,由大到小排列:(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6.酸奶和泡菜利用了(乳酸菌),面包.馒头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7.食物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微生物繁殖)。8.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9.既储存了主要的遗传信息,又对细胞的生命的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是(细胞核)。10.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11.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12.鱼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因为(生物依赖环境)。1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绿色植物)。14.打吊针或抽血时,选择的血管是(静脉)。1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16.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17.用保鲜袋储藏新鲜蔬菜,原因是(抑制呼吸作用)。18.受精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类型可能是(XX或XY)。19.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20.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体植株的方法是(组织培养)。21.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肾脏)。22.人体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3.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合称花蕊)。24.刷牙时牙龈常出血是患上了(坏血病),原因是缺(维生素C),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25.如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病变部位是(肾小球)。26.食物保存的方法(低温,干燥,隔绝空气)。27.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多被毛)。28.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29.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基因>DNA>染色体)30.体温恒定的动物有(鸟类、哺乳类)。31.单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玉米等)的种子,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双子叶植物(大豆、花生等)的种子,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32.种子植物,(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33.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的血清属于(抗体),都产生(特异性免疫)。34.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是因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35.与动物相比,植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6.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是(根、茎、叶),生殖器官是(花、果实、种子)。37.植物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保护、营养、分生、输导),动物和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结缔、肌肉、神经)。38.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有(腐生细菌、真菌、蚯蚓)。39.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完整的种子才能萌发。40.根尖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41.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4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43.植物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4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45.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地位越高,体内积存的有毒物质(越多)。46.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47.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能吞噬病菌的是(白细胞),能止血凝血的是(血小板)。48.动植物和人的呼吸作用,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9.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50.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有(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5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52.完成人体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53.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语言中枢),因此人类能对(语言文字)产生条件反射。54.视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55.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听觉感受器是(耳蜗)。56.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57.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折后有修复功能的是(骨膜)。58.控制父母性状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59.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60.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61.食品衣物上长毛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62.鱼能生活在水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泳)。63.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属于(病原体),正患病的人或动物都属于(传染源)。64.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气);呼吸作用不需要光,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65.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66.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由(肺的换气)实现;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由(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实现。67.蔬菜水果堆放久了,引起发热的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能量)。68.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彻底消化后,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被彻底分解后,产物是(氨基酸);脂肪被彻底分解后,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69.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它由(肝脏)产生。70.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A型血的病人,应为他输入(A型血)。地理一、选择题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历史事件是:()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2人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A、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B、有无太阳光的直射C、有无四季变化D、人为随意划分3世界上面积最大、平均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4当地壳板块发生张裂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A、形成盆地或丘陵B、形成高大的山脉C、形成裂谷或海洋D、形成大的高原5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广州11月1日的气温为15~21℃。15℃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A、午夜B、日出前后C、日落前后D、早晨8时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般用什么指标表示:()A、人体舒适度B、紫外线指数C、污染指数D、霉变指数7、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A南美洲、太平洋B南极洲、北冰洋C亚洲、太平洋D亚洲、北冰洋8、下列现象中属于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有:()①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子墙厚、窗子比较小,这样可以减少房屋内温度变化②夏季时,冷饮热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高③寒冷的冬天,中国东北的农民喜欢呆在炕上聊天④近两个月没下雨了,农田干裂,无法下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9“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指的是:()A、热带四季的气温变化B、寒带四季的气温变化C、温带四季的气温变化D、五带四季的气温变化10、右图,反映了哪个因素对降水的影响:A、纬度位置B、洋流C、海陆位置D、地形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经纬度位置(40°N,116°E)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位于北半球、东半球C、位于南半球、西半球D、位于南半球、东半球12一个南极科考队员站在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各朝着:()A、一个方向B、二个方向C、三个方向D、四个方向13每年北半球的12、1、2三个月是四季中的什么季?()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4、下列属于北温带和热带分界线的是:()A、南极圈B、南回归线C、北回归线D、北极圈15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令世人瞩目,你知道吗?在这里,每天升国旗的时刻与日出同时。如果你去观看升旗仪式,下列几个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A、元旦B、“三•八”妇女节C、“六•一”儿童节D、国庆节16下面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17五一节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半球,往南移动B北半球,往北移动C南半球,往南移动D南半球,往北移动18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的水深为11034米,两者相对高度为多少米?()A、2186米B、19882米C、3152米D、19852米19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极洲20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C、乌拉尔山脉D、尼罗河21卫星云图中,表示云区的颜色是:()A、蓝色B、绿色C、红色D、白色22农业生产中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气候变化D、土壤性质23巴拿马运河沟通了()A印度洋和大西洋B印度洋和太平洋C大西洋和太平洋D北冰洋和太平洋24有地图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A.东向B.南向C.西向D.北向25下列气候类型,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6在1:500000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20千米的两城市在图上的距离是()A.5厘米B.4厘米C.3厘米D.2厘米27某断崖处有五条等高线重叠,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50米,该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99米B200米C259米D380米、28北京时间2003年1月2日19点小明在邹平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35°S、59°W)工作的父亲打电话,语言表达正确的是()A、爸爸,晚上好。注意防寒。B、爸爸,早上好。注意防暑。c、爸爸,晚上好。注意防暑。D、爸爸,早上好。注意防寒。29.下列句子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A.阴雨连绵B.冬寒夏凉C.风和日丽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0、在一平方米的墙壁上绘制某中学学校规划图,采用下列哪个比例尺较为合适()A、1:50B、1:50000C、1:100000D、1:1500031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A亚欧大陆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32.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33.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界线是()A.23.5°S和66.5°NB.23.5°S和23.5°NC.66.5°S和66.5°ND.23.5°N和66.5°S0.34麦哲伦船队自西向东完成首次环球航行,此次航行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二读图分析题1读地球仪经纬网图判断1)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A: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3)B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写出该图的比例尺:(1)数字式:(2)文字式:2)、在这幅地图上的定向准则是。3)、A和F两山坡较为缓和的是。4)、山顶甲海拔高度在米以上,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米。5)、地形部位D是;B是,B附近一般会有。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3)、在图中A、B、C、D对应的节气(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分别是:A,B,C,D。一天正午,站在太平北回归线标志公园的人们发现不见自己的影子,这一天应该是月日。今天,地球所处的位置大约在。4读世界海陆分布略图,请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给出图中所缺的大洲,并回答:1)、请在图中填注出四大洋。2)、读图判断:①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个,赤道、北极圈同时穿过的大洲是洲,赤道、南北回归线三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洲。②大部分属于热带的洲是洲和----洲;绝大部分属于寒带的洲是。③主要部分位于同一块大陆的两个洲是洲和洲,全部或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洲有洲、洲、洲等。答案一选择题1B2A3A4C5B6C7B8B9C10D11B12A13D14C15C16A17B18B19D20B21D22C23C24D25B26B27C28B29B30A31C32B33C34A二分析题1A(60ºW,60ºN)B(0º,0º)C(40ºE,80ºS)。B地C地A地。东南21:500,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600米,100米。陡崖,山谷、小河3A夏至B秋分C冬至D春分,6月22日,DA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