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竹石》的意思是什么?
这题我会!古诗《竹石》的意思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紧紧地咬住青山,扎根于岩石之中。
即使经历了千磨万击,仍然坚强不屈,能够承受来自东西南北的各种风雨。
注释:
竹石:扎根于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咬紧,指扎根于山石之中。
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作者简介:
郑燮(xiè)(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乾隆十八年(1753)因岁饥为民请济,得罪显官豪门而罢官。他以书画名,擅画兰竹,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别成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晚年寄居扬州,卖画度日。其诗抒情写意,痛快淋漓,以白描胜。所作乐府诗,言近旨远,风格近似白居易、陆游。有《板桥全集》。
创作背景:
题画诗滥觞于六朝,成熟于唐,勃兴于宋,元、明、清三代皆有发展,尤其至清代达到繁盛,各体兼备,数量浩繁。在清政府统治的政治高压和文化专制下,文人不得不遁逃于艺术的小天地中,挥毫弄墨,抒发胸臆。于是,自然山水、花鸟野趣,往往成为文人、画家遣兴娱怀、托物言志的对象,大多数清代文人或画家都有题画诗。这首诗是郑燮晚年之作,在他的多幅《竹石图》上都题有此诗,落款内容与时间各有不同,且文字也略有差异。“破岩”时为“乱岩”“乱崖”“破崖”,“万击”又作“万折”,“坚劲”又为“坚净”,“东西南北风”曾为“东南西北风”“颠狂四面风”。可见他对此诗非常喜爱,常应邀作画题诗赠友,旨在表情达意、借物抒怀,因而时时随兴而为、挥写自如。
赏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拟人手法形容竹子的扎根于散乱、破碎的岩石之中,不怕土薄石坚,基础不牢,却像锋牙利齿一般,一旦咬定就不放松。“咬定”写其坚定不移的形态,“立根”言其本性孤高而不随俗,可见其扎根之深且稳。“原”字有推其根源之意,正因为此竹“立根原在破岩中”,以青山为家,才生长得更为坚劲挺拔。这就生动地刻画出了竹子坚劲、顽强的性格。第二句既为第一句作了解释,又为后两句张本。有了前两句的铺垫,自然地引出了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还”字有仍然之意,又有反而之意。意思是说,任你四面八方的狂风暴雨,一年四季的霜打雪冻,千般磨折,万般打击,它反而更苍劲挺拔,坚韧不移,顽强不屈。这就进一步描绘了竹子无视环境压力的豪放气概。这既是竹子的天赋禀性,也是诗人所憧憬和所追求的。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诗人在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中,隐寓出自身的刚劲风骨。
《竹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全诗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
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