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5 23:07:45 人气:1

    A+
热门评论

教育学 与心理学 有什么关系

教育学与心理学能有机结合,形成“积极教育”的模式。 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积极心理学强调激发正能量,引导人们以积极、建设性的心态面对生活,提高幸福感。把积极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就是积极教育或积极教育学。 与传统教育偏重“知识”学习不同,积极教育在鼓励“求知”的同时,强调培养“知识以外”的能力。积极教育符合人类大脑活动规律。研究表明,低级脑细胞负责具体信息处理,比如看、走等; 而高级脑细胞负责美感、共情、共鸣等功能。高级脑细胞越活跃,人的智慧就越高、情感就越积极、成就会越大,因而培养活跃的高级脑细胞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融合: 1、情商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心情积极的时候思路更开阔、行为选项更丰富、行动的欲望更强,大多数的创造性工作是在快乐积极的情况下完成的。积极教育重视情商,教会学生发现、培养、管理、交流积极情绪。 2、幸福教育。美国心理学家齐斯真秘·哈伊认为,幸福就是一种全身心的快乐的体验,笔者将其称之为“福流”,它描述的是一种沉入其中、物我两忘、驾轻就熟、点滴入心、酣畅淋漓的心理体验,并且这种体验是可以通过学习、创造获得的。 3、利他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利他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在寻找快乐。积极教育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开展利他教育,使利他成为一种全身心愉悦的体验。 4、美德教育。这里所说的“美德”是建立在人心、人情、人性基础上的价值理念。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些公认的美德要素,比如,都喜欢有勇气、仁慈、有爱心的人,更尊重欣赏他人、好学上进、有创造力的人。积极教育要让学生欣赏、热爱并培养这些美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力推进“积极教育”

阅读全文

教育学和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是三门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以及内容都有所区别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它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