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从A点公转运行至C点期间,太阳直射点几次经过赤道
自转和公转 2009-2-24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传 1、定义: 下列图形中,哪些正确表示地球的自转? 3、自转 周期 恒星日 —23 时 56 分4秒 4、自传速度 角速度 4、自转速度 角速度 练一练: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种情况只发生在什么地方? 二、地球公转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 、公转方向: 思考: 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 186 天,冬半年 的日数是 179 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 原因是? 小结:填表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 随堂练习: 1、关于地理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地都相等 B 、各地都不等 C 、纬度不同线速度不同 D 、经度不同角速度不同 2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C 、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 D 、自西向东 3 、关于地理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致每日向东推进 1° B 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 C 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 D 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 30km/s 4、关于地理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拉萨、纽约、北京三个地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 B 、海口、厦门、北京、沈阳四地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依次增大 C 、南北极圈上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 、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 15°/ 小时 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基本概念 太阳直射点 光线与地表垂直 假设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多大?太阳始终直射什么位置? 地轴倾斜 23°26′ ,黄赤交角多大?太阳直射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 活动: 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 16 页第一段),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周期 一年中的 直射次数 巩固练习: 1 、 3 月1日 —6 月1日 期间太阳直射点是怎样移动的? 8 月1日 —10 月1日? 12 月1日 —1 月 1 日? 5 月1日 —10 月1日? 1、在下图中画出地轴及自转方向。 2 、写出各节气的日期。 3 、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 总结 地轴的倾斜 地轴倾斜n度,赤道就旋转n度,黄赤交角就是n度,太阳直射点就相对的向上移动n度。 莒县四中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地球的自转 地轴 北极星 北极星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 从南极上空看 , 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与侧视图中的自西向东是否一致? B N C S D A 太阳日 —24 小时 我为什么有两个周期 ? 因为选定的参照点不同。 大家请看我的演示。 360° 真正周期 360°59′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时间单位 线速度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划过的弧长 大小: 大小: 15°/ 时 15°/ 时 15°/ 时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旋转一周的角度 自转的周期 360° 23 时 56 分4秒 15 ° 小时 ? = = = 360° 24 小时 1° 4 分钟 线速度 定义: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大小:除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 约 15°/ 时 定义:单位时间内划过的弧长 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思考: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零 赤道 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 恒星年 365 天6时9分 10 秒 闰年? 4、公转速度 近日点 1 月初 远日点 7 月初 远日点 7 月初 近日点 1 月初 4、公转速度 不匀速 远日点 7 月初 快 慢 角速度 约 1°/d 线速度 约 30km/s 开普勒第二定律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1恒星日 23 时 56 分4秒 1恒星年 365 天6时9分 10 秒 速度 角速度 各地都相等 两极点都为零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 1 、 C 2 、 D 3 、 B 4 、 A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夹角 地球图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黄道平面 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秋分日 9 月 23 日前后 冬至日 12 月 22 日前后 春分日 3 月 21 日前后 地轴倾斜 23°26′ ,黄赤交角 23°26′ ,太阳直射点不再只直射赤道,而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3°26′N 0° 23°26′N 23°26′S 春分日 3 月 21 日前后 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 秋分日 9 月 23 日前后 冬至日 12 月 22 日前后 春分日 3 月 21 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回归年 365 天5时 48 分 46 秒 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两次 南北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其他地方无直射 0° 秋分日 9 月 23 日 冬至日 12 月 22 日 春分日 3 月 21 日 春分日 3 月 21 日 夏至日 6 月 22 日 23°26′N 23°26′S 夏至日 7月初 远日点 1月初 近日点 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程度 大小 范围 越大 越大 越大 热带范围扩大 温带范围缩小 寒带范围扩大
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2)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 图”(图13),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在
(10分)(1)图略(2分)(2)秋分(1分); 春季(1分) 先变慢到最慢再变快(1分)(3)② ③(共1分) 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1分)(4)由赤道向南北两侧(极)递减(1分); 12(1分)(5)黄赤交角(1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