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5 20:54:47 人气:1

    A+
热门评论

孔子拜师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春秋时候,鲁国有个叫项橐的小孩,他非常聪明,人称之为“圣童”。 项橐7岁那年,听说孔子来到山西游说,心想:人们都称孔子为“圣人”,我倒要去见识见识。于是,项橐约了几个小孩,来到娘子关前的大路上,大家七手八脚,拣来石块,在路上垒起一座小城。 这天,孔子一行乘坐的马车从这里经过,见一群小孩挡住了去路,便下车说:“小顽童,你们在路中戏耍,挡了我的去路了。”项橐见了孔子,装出不高兴的样子说:“你这般年纪,怎不明白事理。”孔子见项橐这小孩年纪小小,说出话来不分轻重,生气地说道:“你小小年纪,出言不慎,必定没受过教养!”项橐一听火了,用手指了指石头城说:“你想过路,没看见这是什么!” 孔子朝地上看了看,说道:“原来你们垒的是一座小城。”项橐两手叉腰说道:“既然知道是一座小城,那你说说,世上是车让城,还是城让车。” 项橐一句话问得孔子张口结舌,半晌答不上话来。心想:这孩子的口才真是不得了,问道:“小孩,多大年纪啦?姓啥?叫啥?”“7岁,叫项橐。”孔子暗暗认输,心想:这小子乳臭未干却如此通晓事理,我虽云游天下,博古通今,也有不及他之处。想罢他便上前一拱手:“项橐,从今以后我拜你为师!”说罢便绕“城”而去。

阅读全文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什么家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