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3 14:23:31 人气:1

    A+
热门评论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1中当

(1)南回归线(23°26′S)及其以南地区从北回归线(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南极圈(66°34′S)及其以南 (或66°34′S——90°S)(6分)(2)南 南 短(3分)(3)B 变慢(2分)(4)E K点标注在乙位置之后 (2分) 试题分析:(1)图1中A点位于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处于A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均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当太阳直射点处于C、D点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F点在南回归线上,当太阳直射点处于F点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图2中甲为秋分,乙为冬至,丙为春分,丁为夏至。甲→乙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正向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仍在变短。(3)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较快,7月初较慢。丙为春分, 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的B 位置,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4)若整个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则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点应该在赤道上,图中B在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为0时,E在西半球的中央经线上,为12时,故太阳直射点在E点时,整个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地球在近日点时为1月初,应该为图2中乙之后。

阅读全文

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判断两

(1)是(1分)(2)D(1分) (3)B C(2分)(4)从A到B昼渐长、夜渐短;(B处昼最长、夜最短;)从B到C昼渐短、夜渐长(2分) (1)根据图示:图1中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与图2中的字母代表节气一致。(2)地球公转到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时间为1月初。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图1中 D 点附近时,公转速度相对较快。(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灾害最大的季节是夏秋季节,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4)当太阳直射点由A→C的移动过程中,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所以扬州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为:从A到B昼渐长、夜渐短;从B到C昼渐短、夜渐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