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1个特大城市都有哪些?
截止2021年1月26日,全国有10个特大城市,分别是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
《规划》中城市规模认定标准根据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进行认定。与上世纪90年代的城市划分相比,小城市人口认定从20万以下提升至50万以下,中等城市认定从之前的20万至50万上升至50万至100万,大城市从之前50万至100万上升至100万至500万。此外,增加对超过500万人的城市认定为特大城市。
扩展资料: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采取要求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
文件指出,要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围绕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牧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允许农牧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乡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牧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民工落户问题,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加快制定公开透明的落户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落户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大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500万人以上设为特大城市
中国有几个特大城市?
符合新标准的10个城市:武汉、成都、南京、佛山、东莞、西安、沈阳、杭州、哈尔滨、香港。
特大城市,意即规模特别大的城市。在中国,特大城市是官方划分城市规模的分类之一。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新标准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1980年,中国首次参照联合国的标准规定城市人口(中心城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城市为特大城市。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其中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从人口类型看,1980版标准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2014版标准指的是"城区常住人口";从人口数量规模看,1980版标准是达到100万以上,2014版标准是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
具体而言,2014版标准相比于1980版标准有四点重要调整:一、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增设了超大城市。二、将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划分为两档,细分小城市主要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细分大城市主要是实施人口分类管理的需要。三、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小城市人口上限由20万提高到50万,中等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20万、50万提高到50万、100万,大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50万、100万提高到100万、500万,特大城市下限由100万提高到500万。四、将统计口径界定为城区常住人口。
各国国情不同,联合国通常将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划定为特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