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高考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地理达人快来!!!跪求详细解释!!!O(∩_∩)O谢谢!!!
我想老师跟同学给你讲的一定是套用了不少公式,但是你又对公式不了解不会用。我就不用那些公式了,就通俗地讲吧。
第一题,一个是影子最短的一个是影子最长的,因为是在北半球,所以短的时候是太阳直射点在23°26′N (夏至日),长的时候是太阳直射点在23°26′S(冬至日),因为涉及了两个影子所成的角度有3倍关系,所以这道题用吧四个答案往里面套用解题最快。看A,如果此地在A的纬度的话那么夏至日的时候本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正午太阳高度(以下下简称正高)应为0度,与题中3a不符,故排除。看D,如果是D的纬度,在冬至日的时候会出现极夜,根本不会有正高,就是不会有图中a角的。所以最先排除的是AD.。看B,若是B的纬度,在夏至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在23°26′N ,46°52′N 的正高应为66°34′而在冬至日时是19°42′,可见前者显然不是后者的3倍。如果不会计算,你可以想象太阳直射23°26′N的时候,当地正高是90度,而46°52′N 和23°26′N 差23°26′,所以46°52′N的正高就比23°26′N的正高少23°26′,就是66°34′。同理计算冬至日的时候就是19°42′。所以不符合题意。看C,可以求出夏至日的时候正高是70°18′,冬至日的时候太阳正高是23°26′,前者与后者正好是3倍的关系,故选C.
第二题,途中的OMOL是代表影子,由于在北半球又是北回归线以北的,所以影子肯定是指向北方的,所以OL就是代表南北方向题中又说河流PQ段与OL垂直,那么PQ一定是东西指向的,所以CD就排除了。再看乙图显示的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Q的流量要比P稳定,所以稳定是因为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所以可以判断P是上游,Q是下游,自然是P流向Q了,所以是自东流向西了,故选B。累死我了,花了半个小时一边想怎么给你讲解一边打字,希望你明白了,高考加油把,
急求详解!SOS高三地理太阳视运动轨迹
A 首先,当太阳位于C时,此时是A地的正午,也就是12时,而北京此时16时,晚了4个小时,就是差了15*4=60度 120-60=60度 所以经度是东经60度;
其次,由题意知道 正午观察太阳时太阳是处于正南方(S),所以应该是在北极圈内的,所以选A.
C 根据1就知道了啊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