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8 07:58:24 人气:1

    A+
热门评论

求人教版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总结,越详细越好!!可以的话,顺便告诉我怎样才能记得牢!!谢谢。。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 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 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20.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23. 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4.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多瑙河,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严寒、烈风。 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该国的首都是巴西利亚。世界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鸸鹋、袋鼠、鸭嘴兽、树袋熊、针鼹。 26.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27.南极的主人是企鹅。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厚度多1720米。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大洲。 28.南极科学考察的最好时间是南极的暖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这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极昼、极夜)。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8万km2 。 29.被誉为“美洲大陆的地中海”的是“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北美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北美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0.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1. 巴西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面积最广大的国家。巴西有三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产 量居世界首位,是咖啡、剑麻、香蕉、蔗糖。 32.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33 .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美国有世界第四长河是密西西比河。 日本的海岸线曲折。 34.印度纺织工业中心中,麻纺工业中心 是加尔各答; 棉纺工业中心孟买。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 35. 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70%以上,两个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是荷兰和丹麦。 36.世界最高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生活在美洲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属于黄色人种。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玛雅文化。 37.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 堪培拉。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38.亚洲的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目前人口已达到10亿。 39. 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的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森林、水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40.日本的领土由四个岛屿组成,是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位于本州岛上。 41.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42.印度从气象灾害看,旱涝灾害频繁,原因是该国的气候主要以为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亚洲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43.欧洲共有四个大的半岛,地中海沿岸有著名的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所在的半岛是亚平宁半岛。 44.非洲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属于活火山。 45.我国已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和中山站。 46.俄罗斯有俄罗斯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终年不冻的港口是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的原因是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该国有丰富的资源:淡水资源(贝加尔湖)、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世界最广)、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47.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 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48.俄罗斯最大的海港是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 49.世界上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达1万多千米。俄罗斯的两个农业区是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俄罗斯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西部平原广大,河网密布;东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50.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快、慢),居世界第一。 撒哈拉以南的经济属于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人口、环境、粮食三者成为 当地发展经济重点考虑的问题。 美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52.欧洲西部的面积是500万km2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绝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 53. 中东地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埃及的首都是开罗。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54. 欧洲有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 55. 北美的土著居民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其中印第安人属于 黄色人种。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是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56..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日本的四大岛中,位于最南边的是九州。 57.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黑种人的故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58.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是三种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如巴西占到全国人口的40%。 纵贯南美洲西部的山脉是安第斯山。 59.德国首都是柏林。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美国首都华盛顿。 60.欧洲西部的工业属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在发达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61.俄罗斯位于两个平原之间的地形是乌拉尔山。位于高原和山地之间的河流是勒拿河。 62.与我国相邻,而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如果在地球上选一个地点,要求四面朝北,应应选在南极极点。 63.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中东地区最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水资源。最丰富的资源是石油资源。 64.青藏高原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季风性、海洋性。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或中东地区)。 65.日本的四大岛中,最大的岛屿是本州。日本以哪种经济为主加工贸易型经济。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洋。 66.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以温带草原气候为主。中东地区的主要人种是白种 人。 67.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是 南非。被称为美国“黄金水道”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68. 世界上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 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因素是西部高山的阻挡。 6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冰川作用。五大湖的成因是冰川作用。 70.世界上目前无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是因为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 71.地形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欧洲。 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72. 南亚的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为主的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德干高原为主的高原。 73. 东南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沙漠分布于:非洲北部 。 74. 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是1.3%,亚洲是1.4%,2000年世界总人口是60.55亿,亚洲的总人口是36.8亿。如果2001年世界增加100人,则亚洲增加的人口数量是66人。 75.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尼罗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其长度是6600km。当北京时间(东8区)是14:00时,莫斯科(东3 区)应该是:9:00 。 76. 将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逆时针旋转900 ,与印度国家地形最为相似。印度最大的工业区分布在 东北部。 77. 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汽车城”是指底特律,钢都是匹兹堡。飞机制造中心是西雅图。 78.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最短海上通道。 79. 被誉为俄罗斯人“母亲伏尔加”的河流是伏尔加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航运价值很高。通过运河,该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80. 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在欧洲西部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81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从红海经地中海再到黑海依次经过的运河和海峡是: 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82. 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条件是: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平原占全国一半以上;河流较多,湖泊集中,平原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东部降水多,光热条件好。 83.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世界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84. 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地安人 。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南极冰川。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法国发电量中核电的比重高达70%以上。 85.法国的工业很发达,重要工业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服装、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86.美国的三大地形为,东部:阿巴拉契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中央大平原,西部:落基山等为主体的山地。 87. 北美外来移民中80%以上的是欧洲人及后裔。 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有世界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 88.世界上被称为“火山国”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由于该国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这三大板块是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89.从大洲与地区看,玉米的原产地是北美洲。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埃及是一个地跨哪两大洲的国家:亚洲和非洲 。 90.法国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区。 91美国城市的篮球队芝加哥公牛队,休斯顿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底特律活塞队。世界陆地最低洼的地方是:死海沿岸。 9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各大洲地形特点各异,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造成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范围广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和地形。 93.南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那里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同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教徒奉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94.习惯上,被我国称为“南洋群岛”的是指东南亚地区的:马来群岛 。各大洲中经济最发达的大洲是:欧洲。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 9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形成原因是 :冰川作用而成。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 96.通常所说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 、爱沙尼亚 。 97.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 :东北部地区。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阅读全文

高一地理 生物总结 越详细越好 谢谢了

地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巨行星:木、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67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赤道面   4. 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 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   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   (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   ●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   ●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   (1)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   (2)某地昼长2 x,则日出为12:00—x,日落为:12:+x。   (3)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正午太阳高度:H=90―∣(φ±λ)∣ 说明:φ为所求地纬度,λ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时用φ-λ;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分别在南,北半球时用φ+λ: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研究手段:地震波   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注意: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2.地球内部圈层   ●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二、气压带和风带   1.形成:   ●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   高原气候(青藏高原)   三、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天气:   ●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汇面。   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   ●锋:锋面和锋线。   ●类型:   (1)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前。   (2)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后。   (3)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   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2.高压低压天气:   ●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   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   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判断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是左手定则,大拇指方向与垂直方向气流方向相同。   ●(1)台风是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常年受温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   (3)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夏季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如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冬季受来自温带大陆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影响。   四、全球气候变化:   1.表现:   ●事实:近百年,全球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自1860年以来,气温升高0.6oC。   ●原因:人口增加、森林减少、矿物燃料燃烧等   2.气温升高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   3.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节能技术、植树造林等等。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体:   ●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1)海水是主体 (2)冰川是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但利用不多   ●人类主要利用的水体:陆地水中的淡水   ●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泊补给给河流。反之。   2.水循环:   ●三大水循环类型: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其中海陆间的循环是最重要最完整的。其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意义:   (1)促进各种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   (2)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进地球表层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   ●形成:盛行风是主要动力   ●类型:   (1)按成因:风海流(主要)、密度流、补偿流   (2)按性质: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刚好相反。   ●分布规律:   (1)冬季洋流的分布:图3.25;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   (2)西风漂流:在南半球高纬度海区,是最大的洋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3)北大西洋暖流:最大的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平衡全球热量。   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如,四大渔场的形成   寒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北海道以及北海渔场。   受离岸风影响: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岸水温升高。   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   其大气环流图: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   水资源最少的大洲:大洋州。   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   我国位于第六位。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3.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影响经济活动、水资源利用历史的发展   4.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危机   ●用水措施:开源、节流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是主导   2.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地、盆地   ●地壳运动:   (1)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拉伸形成断裂带。   (2)垂直运动: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海陆变迁。   其中以水平运动为主。   3.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留在原地)   (2)侵蚀作用(产物离开原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如冰斗、角峰、风蚀柱)   (3)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二、山岳的形成   1.褶皱山:   ●褶皱: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变形产生一系列的弯曲就是褶皱。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   (1)背斜:岩层向上,中心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可修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地。   (2)向斜:岩层向下,中心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可修水库。   注意:有时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向斜山岭。   2.断块山:   ●断层: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沿断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成因:   (1)岩体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2)岩体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火山:   构造: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   在火山口积水容易形成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   4.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在山岳地区一般先修公路再修铁路,主要考虑到对地形的要求和成本的问题。   ●影响线路的分:布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三、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侵蚀作用: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组成。   ●侵蚀地貌:河谷。   河谷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成熟期后成槽形。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凹岸可建码头,凸岸可淘金。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地貌类型,由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组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   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   山区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   带状、团状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地理环境交换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示意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   ●形成要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构成要素:热量、水分、土壤和植被   ●分布特点: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主要自然带:   (1)低纬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中纬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2.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自然带在东西方向延伸,在南北方向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普越完整。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