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性格倔强的孩子
性格倔强的孩子就更需要家长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千万不能想着“棍棒底下出孝子”。因为孩子性格倔强,那越打就会越倔,长久内心的不满积攒下来,会使孩子的整个人生道路都走偏,严重的可能心理上都会扭曲。
当你们因为一些事情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争执时,最好是将双方的想法都试一遍,用事实去告诉孩子“你是对的”或者“你是错的”。哪怕你明明知道孩子的想法就是错的,也不要急于争执,或者摆出一副“我是大人你就要听我的“的态度,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另外平时注意跟孩子多沟通,多进行交流,永远像一个亲密的朋友一样,让孩子知道你们之间是可以讲道理的,可以大声说出想法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领孩子,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扩展资料
五招教你正确教育孩子
说服教育: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只有与孩子沟通,才能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与孩子讲道理,这样子才能使子女明辨是非。
该表扬的时候就要表扬:如果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的不错,我们就应该给以肯定和好评,这样子孩子才会更有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
指导孩子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培养子女良好习惯可以通过对孩子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秩序抓起。指导子女安排生活,布置好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父母要树立榜样:每个父母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好思想好行为等优秀品质。所以。家长的言行是否正确对子女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所以,家长在在生活中要树立好榜样。
不要溺爱孩子:孩子固然很宝贵,但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给以严格教育,不能溺爱孩子。
参考资料人民网——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呢? 五招教你正确教育孩子
怎么教育倔强脾气的孩子?
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呢?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家里的宝贝脾气很“倔”
幼儿“独立期”的正常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在2岁左右要经历一个特殊的心理期:无论穿衣、吃饭、睡觉、玩耍,他们都要自己决定,他们急切地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不想听从大人的指令。于是,他们的嘴里常常冒出“不”字。这是孩子要求独立的一种强烈表现,而父母却往往将之视为“任性、倔强”。2.
无微不至的宠溺所致
延误教育时机所致
,希望孩子长大后能自己懂事;而孩子长大了,非但没有懂事,甚至愈演愈烈,事事都要跟大人对着干,父母想要扭转乾坤恐怕难度更高了。因此,父母要抓住契机,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就要马上教育纠正。4.
倔强代表着有主见、有毅力
倔强,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倔强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反抗行为,但倔强不等同于任性和叛逆,它也是孩子有主见、有毅力的表现。父母对倔强的孩子千万不要放任不管或粗暴对待,这都无益于孩子的改变,而应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特长来巧妙诱导。
教育倔强脾气的孩子有以下几点建议:
为了让孩子的倔强变成一种正向的力量,使他成长为既明理、懂事又有主见的人,父母需要洞悉孩子的心理,采取一些巧妙的措施消退孩子的牛脾气。1、规则如一,态度坚决
父母应给孩子制订一定的规则,且规则如一,不能随意改变。比如,玩具数量不超过10个,让孩子在有限制的范围内自己做决定。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十分明确,除非特殊情况(例如孩子生病了)
对于打骂、哄骗都不奏效的孩子,有些父母在无奈之下使出了物质奖励的绝招。这样的奖励偶尔能奏效,但次数多了就不管用了,孩子可能会故意使性子、发脾气,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奖励,简直是饮鸩止渴。如孩子表现得太过分,父母要适当进行一些“冷处理”
,让他自己在一旁发泄,不予理睬。等到孩子哭够了、闹够了,主动靠近父母时,父母再把他拉到身边或搂进怀里,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还要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如果他不讲道理、不听话,耍赖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但要注意,适当的惩罚不是打骂和指责,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是让他冷静思考自己行为的对错。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无法接受,还会反复出现倔强、任性的情况,但慢慢会自我调整,变得懂事。4、尊重孩子,让他自己做主
有些孩子倔强是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主张和想法,比如要求自己决定衣物、用品的款式,自己选择去哪儿玩或学不学琴。这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意志。父母在这样的事情上,应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为主,提建议为辅,让孩子自己做主。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太小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可给孩子一两次机会,让他体验选择的结果,这对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是有裨益的。5、以暴制暴,更加无益
有些孩子的倔强来自父母的“遗传”
。一些家长自身脾气就很暴躁,孩子倔强,父母更加光火。由于父母本身脾气暴躁而引起孩子倔强任性的,父母首先要反省自身,对孩子要保持宽容的态度,允许孩子犯错误和自作一些主张。对不听话的孩子非打即骂,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要么失去自信、过于懦弱,要么过于倔强和叛逆。6、转移注意力,化解情绪
有时候,在孩子的牛脾气将要发作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化解。例如,下雨了,不方便出门,可孩子想去儿童乐园玩。父母可先开解他:“下雨了,儿童乐园里一定到处都是水,一个小朋友也没有,一点也不好玩。”如果孩子依旧闹着要出去,情绪有些烦躁不安了,父母可试着用他感兴趣的活动吸引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是“健忘”的,很快就会忘记自己刚刚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