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5 23:14:30 人气:1

    A+
热门评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200字(说明文)

一、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都是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因素. 1、改变物种(有意无意造成物种的消失或引入物种) 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就等. 2、环境因素的改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环境) 3、信息交流系统的破坏(破坏生物释放的驱赶天敌、排斥异种、吸引异性等的信息素)等.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领导人计划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福利和发展.1997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计划.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 .汽车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标号更高,燃烧后二氧化氮的排量大为减少.酸雨在美国和西欧的危害已经大为减轻,以英国为例,酸雨危害在过去15年里减轻了一半. 7个值得忧虑的迹象 地球变暖 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会使气候急剧变化,海平面上升.据美国全国气象局的统计报告,美国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同样,全球范围内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也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气温上升的直接威胁是海平面上升,同时会引发其他的极端气候现象,造成自然灾害. 对石油无节制的需求 地球上有很多河流,但还有一条河流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石油形成的河流.每天石油形成的河流都围绕在我们身边,而这条河流的流量是每秒钟1100立方米.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的消耗量增加了14%,而且还在不停地增加.在每年向大气排出的240亿吨二氧化碳中,有40%来自石油的燃烧.在人类历史上,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是42万年来最高的.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储备聚集在中东地区,这也成为该地区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有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上天太厚爱中东地区,给它如此集中和富裕的液体黄金,但是石油虽好,却也给该地区带来永不结束的冲突和纷争,在这些石油耗尽之前,这种冲突和纷争似乎没有结束的时候. 逐步消失的湿地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湿地的重要性.湿地为鱼类,许多鸟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成为生态系统里重要的环节.另外,湿地有很强的消化污染物的能力.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湿地的面积正在高速缩减.从美国的亚马逊盆地到伊拉克,湿地都逃不过悲剧命运.湿地消失的根源是人类的农业活动、水利活动和其他发展活动.开垦更多的耕地,修建更多的大坝使湿地逐渐消失.科学家们估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湿地面积已经缩减了50%.31年前,132个国家曾在伊朗签定了《保护湿地条约》.但是实际上条约的约束力和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超级大坝不断增加 人们以为修建超级大坝显示了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确,大坝改造了自然,提供了电力,但也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改变了洪水自然泻洪的方向.大坝在地面上形成非天然的蓄水库,这样影响了鱼类的自然分布.在1950年,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大坝大约有5000个,但到了2000年,超级大坝的数量激增到45000个,而且规模不断加大,对自然的改造作用也越来越大.平均来说,每天都有2个高度超过15米的大坝建成,新建大坝基本上都位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巨型大坝高度超过180米,宽度超过1500米.修建这样的大坝的代价是惊人的,要淹没大面积的土地,无数物种要另择栖息地. 越来越少的珊瑚礁 在所有的海洋生物中,有四分之一的栖息地是珊瑚礁.但是在过去的50年内,珊瑚礁的数量已经减少了27%.光是在199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中,世界珊瑚礁的数量就一下子减少了16%.造成珊瑚礁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海水变暖.当然,海洋中来自太阳的辐射增加和渔民野蛮的捕鱼方式也是珊瑚礁消失的重要原因. 过度捕鱼 人类科学技术使捕鱼速度和数量都超过了海洋的天然补给能力,这样的结果是很多鱼类的数量正在锐减,甚至到了灭绝的边缘.现在每年海洋中鱼类的总量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科学家们提出把特定的海洋区域划为保护区,停止捕鱼,让大自然有时间和机会重新积蓄.但人类似乎不愿意给自然这样的机会.限制捕鱼会直接影响渔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而鱼类市场只讲究价格和利润却从不考虑物种保护. 核废料的处理 2003年全球超过440个商用核反应堆会产生超过11000吨的核废料.如何处置这些核废料给人类提出了难题.首先这些核废料很可能会有泄漏的危险,其次这些核废料很可能被恐怖分子获得,从而用于可怕的目的.美国有超过100个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占世界总量的25%左右,而处理核废料的核垃圾场就更多了,共有131个.共有超过一亿人生活在核垃圾堆附近1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无论将核废料运到哪里,都不可避免地给当地造成污染.利用核能越多,类似的污染就会越多.在享受核能的超级动力时,人类千万不要忘记核废料的隐忧. 7个震惊的声音 “目前人类对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空前地提高,但大规模、大范围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行为并没有减缓.我对人类在科技上的成绩感到鼓舞,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又使我绝望.”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海洋的保护是相对落后的.因为人类一直都认为海洋是这样的巨大而丰富,难以想象人类的活动会对这样的巨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对海洋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10年里,人类对大气化学构成的认识进步了很多.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温室气体’这样的名词,也知道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地球气候变暖.但是人们对‘温室气体’的其他危害还一无所知,就像10年前一样无知.”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人类种植农作物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表土.大量的表土被刨起,然后随河流被冲到海洋里.在海洋里,农药和杀虫剂不断积聚,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在逐日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人类要改变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要多种深根植物,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温室气体使大气的温度升高,同时也使海洋的水温升高.一旦海洋的水温升高就是全球性的灾难,因为洋流的运动会使全球各地海洋的水温一样高.”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合成化学制剂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它们也是干扰荷尔蒙的元凶.合成化学制剂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影响了人类和所有野生动物的繁殖和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禁止合成化学制剂在商场里出现,我们还要继续承受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在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上,‘地球峰会’可以说是一次转折点.希望人们能意识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将影响未来地球的运作机制.”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7个善意的警告 “如果人类持续现在的行为而不做任何改变,那么到21世纪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物种会减少一半.如果这些数据都不能改变人类的行为,还有什么会使人类警醒呢?”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当被问到‘你从自然得到什么东西?’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食物、纤维、药物和基因.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的其他服务.它净化着空气和水源,调节着气候,使贫瘠的土壤肥沃,控制着害虫和病原体.只有当我们失去这些服务时,才会意识到它们的可贵.”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厄尔尼诺现象使人们开始警觉,但是谁也说不清下一次厄尔尼诺什么时候再来.没有人知道,它的恶果是渐变的还是突变的.如果是突变的,那自然就是不准备给人类任何机会了.”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农业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已经得到重视,但农业和海洋的关系却还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前曾经有人警告过,再不控制农业,野生世界就要完蛋.现在我要警告,如果再不控制农业,海洋就要完蛋.” ――――韦斯

阅读全文

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

这本收集从古至今哲学家思想的书首先终于揭示了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那就是一场关于解释自然方式的革命会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我们不能以为自然科学知识终究对人类的自我了解无足轻重,比如布鲁诺识破星空景象具有相对性,足以让封建社会制度丧失其基本合法性,因为“宇宙关系的民主化”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关系民主化。   人们做事是有界限的。就拿学校招收学生来讲,学生需要达到一定的成绩。学校便裁定一条分数线,只招收分数线以上的人。那么,比分数线低一分的人就不会被录取了。然而细究起来,这些比分数线低一两分的人,他们的能力真的不及线上的人吗?他们可能是发挥不理想,可能是遇上了不喜欢这种风格的老师评语文卷,相差几分完全可能。他们被人为地划分在界限以外。原本界限是公正的,可是到了分界处,却显得不公。把界限降低要求,问题依旧存在于新界限附近。其实,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界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界限,连生物与非生物的界限都是模糊的,我们怎么还能指望人类社会的界限清晰?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平等上。原来社会有许多阶级,他们互相之间是不平等的,后来封建制度垮台了,又发现黑人与白人不平等。现在,白人歧视黑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我们又怎么指望连自己内部都还不平等的人类怎样与别的什么平等?但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当人类都互相平等后,必然会感受到类人猿身上能看到人类的痕迹。当我们看到一只猴子被杀时,酷似儿童的身躯血淋淋的,令我们感到恐惧。人类有精神,或者说灵魂,那么动物有吗?当人类与猴子平等时,就又转向与动物平等,最后必然会转向与生物平等。如果所有生物平等了,人类吃什么可能已经有科学技术解决了,而动物没有,他们互相厮杀,杀气腾腾、充满敌意的场面绝对让人想不到“平等”二字。如果在生物平等后又转向万物平等,我们就不能想象这个世界了。   自然界决不是一台机器,因为机器有明确的界限问题,而大自然没有,所以人类也没有。但可以想象成机器,而人类要做的就是要知道这台机器是怎样运作的。这台机器是有规律但又是随机的,我们的现状只是那大爆炸后无数种可能的一种。正如本书中所写:“那么,上帝掷骰吗?”曼弗雷德?艾根问,“肯定,但它遵循比赛规则”。而仅仅两者之间的差距赋予我们意义和自由。人类还为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所困扰。就算是世界来自一块小石头的爆炸,人类还是追问,这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有上帝的话,他造了自然界,又造了人。但人又不接受大自然,拼命想创造自己控制的独立环境,我们的生物圈试验,最终以失败告终,给狂妄自大的人们浇了一盆冷水。人类向上帝宣战还为时过早。人是被造物,现在又想充当创造者。说不定人类最后又成为某一颗星球生物的上帝。但是人是可变的生物,是不属于天也不属于地的生物,可以上升到神性,也可以下沉到动物。人类的历史才刚刚开始,人类不可避免的还要继续厮杀,并且以厮杀来决定胜负,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现在要指望的,就是除此之外,人类能不能干一点别的什么。而且,现在科学的发明与猿人打造石器的目的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人们根本不注意科学知识,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先琢磨其可能的实用性,翻开我们的科学课本,满目都是“滑轮组/简单机械的运用”。甘地说:“人类正处于分道口,他要选择丛林法则或者人道法则。”这个选择关键在于人本身,人要靠自己来寻找为未来的出路。   我回想起电影《楚门的世界》,这也反映了人类不受上帝控制的决心。片中的楚门居然从小到大生活在一个充满演员、摄像机的摄影棚里而浑然不知。但他惊奇的发现,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地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来往。也就是说,他发现的事实已经与他去解释的方法相矛盾了,如果他闭上眼睛,假装不存在(这也是科学有时所采取的方法,这样的事情一多,科学就会走向迷信),那么它就不会发现这个国际玩笑。可是,他终于发现了破绽,最后走到了摄影棚的出口处,走到了“神”长期控制自己世界与自己创造世界的界线。   导演充当的上帝竭力挽留楚门,但他还是凭着自己识破的“世界”运转模式,坚定地走出了那扇门,走向那个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说不管那个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