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分布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季节变化
1、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2、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3、春秋分日:赤道达最大值,南、北极点达最小值。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
(1)纬度的确定
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夏至,太阳直射23°26′N;冬至,太阳直射23°26′S;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
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计算。
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经度的确定
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
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的纬度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和南北两极地区的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23°26′。
(2)0°到南北纬23°26′之间的地区(或热带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从23°26′增大到46°52′。
(3)南北纬23°26′到南北纬66°34′之间的地区(或南北温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46°52′。
(4)南北纬66°34′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或南北寒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从46°52′减小到23°26′。
扩展资料:
因为地球的公转致使一年内太阳在地球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一次。以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为例:一年中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夏至节气,正午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即太阳高度角为90°,为一年中的最大值;
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冬至节气,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43°,为一年之中的最小值。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的视运动现象(东升西落),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现象。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南北情况与夏至时相反。其余时间是这两个状态的过渡。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午太阳高度
百度百科-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在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在南,北半球的各个变化情况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定性地表达某时某地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
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旧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综上所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夏,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吏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车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廷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臣成了五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