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5 18:42:55 人气:1

    A+
热门评论

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孔子孟子的生平和经历: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在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出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邹国出生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 扩展资料: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阅读全文

孟子的生平经历,简略点儿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孔汲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想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为《孟子》七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