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5 20:25:08 人气:1

    A+
热门评论

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600多字的作文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 人》一书中把孔子排在了第5位,名列入选的炎黄子孙第一位。 而他对孔子的评语是:"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根据以这种哲学来保持国内和平繁荣所发挥的作用而论,大体说来,中国是地球上被治理的最佳的地区。" 小时候就知道孔子,所有见过我的长辈,他们都一味地赞美着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也只有他的贤明,他的博大,他的多学。听得多了,我在想,难道一个人的名声永远会流播吗?难道真的有名垂青史的痕迹吗?今日的我们对他的景仰难道会亘古不变吗? 世界在我看来是不屑置辩的。过去的"孔圣人"是谁?是谁在置他人于空中?那是过分的推崇,没有人可扭转,历史才可说明它的存在与永恒。不单单是孔圣人,所有的墨徒都有后人的评说,都有他自身的价值。 儒学是可敬的,它是厚厚的被子,让我们的5000年都在承袭着。还有那"天朝物产丰盈,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儒学的"仁慈",相对于当今以及封建的"腐败",不敢想象,如果我们不推崇儒道,会成什么模样。时今,不是有许多国家,也在用孔圣人之思想培植厚土吗? 那儒学,是孔子。 心中的孔子,是位平和的老人,与世无争的贤人,到世间普渡众生。"仁"无可厚非,儒学也有其欠缺,但它不是孔子之过,而是封建意识的缺憾。武器没有缺陷,然而武士有失误。 武器匠真是值得同情,比武器匠更可怜的,那时天下民生。 孔子在我们心中难道不是这般吗?亘古至今,他永恒在学校教育中,成为一份精神的寄托。为什么有如此繁富的精装《论语》专本呢?难道它是和《汉谟拉比法典》一般,只是一份怀旧的情思? 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啊! 孔子,不仅在过去,抑或在未来,还是永恒的。 他以他自己独立着,发展着,沿承着。 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

阅读全文

谁能帮我写一篇作文《我心中的孔子》

我去过孔子传播思想、教育弟子的圣地——曲阜。或许由于相隔的时间太长了,我只记得“孔府”的比皇宫还高的门槛;“孔庙”的满院银杏树;“孔林”的子贡手植树和旁边那块会流泪的石碑;还有那条在树荫下长一华里的路,路的一边种了73棵树,代表孔子享年73岁,另一边种了72棵树,代表孔子3000弟子中的72贤人。但是,使我永生难忘的是那一股如烟雾般飘缈的书香,和那一片让人不忍破坏的宁静。我现在才明白,孔子对人的教育意义绝非只在《论语》之间,还有那种好学、勤奋的精神和气沉丹田、平静祥和的气质。 我曾经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为我认为“兼爱、非攻”比孤零零的一个“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觉得儒学太中庸了,有时表现出一种懦弱。随着我理性思考的能力的提高,我意识到,虽然“儒”和“懦”两个字很相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从儒家思想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躲避争端,崇尚和平,它们可以融为一体。 其实儒家思想并不难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极,实际上,儒学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宽容并不等于懦弱,具体来讲就是,不是争不过,而是不喜欢争斗。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表现的没有在封建社会中那么明显,因为封建社会有森严的等级划分,“仁”就能在等级之间表现出来。而现在社会讲求人人平等,人权自由,“仁”就隐藏在了生活的细微之处,化身为“礼”,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儒家思想正在不觉间引导着我们迈入新的时代。尽管世界日新月异,科学突飞猛进,我们还是把 “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夫子的一言一行,奉为人生的榜样。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坚强固执的思想家。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理念。 每次我读到“是谓大同”,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 《哲学的故事》一书中作者因为没有介绍中国的哲学家——尤其是孔子——感到十分愧疚,其实,没有介绍孔子也丝毫不会泯灭孔子的地位。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能够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