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南风”和“西风”是什么季节?
1、西风一般指秋季的风。
如: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秋风艰难地前行。
唐代 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意思是八月西风吹起的时候,想你正从扬子江出发。
2、南风没有特指是哪个季节的风,而是指的是从南边向北边吹来的风。通常南风是比较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多写暖春以及夏天。
如:
宋 刘攽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意思是夏日初晴,人午睡醒来,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诗人说这是他的老相识,来偷偷访问他了。
扩展资料:“东风”和“北风”代表的季节:
1、“东风”:春风。
如: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意思是这个时节,东风化解了寒冷,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鱼上游到冰面下,水獭驱鱼举行鱼祭,鸿雁从南方飞回来。
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意思是东风吹来了美好之气,水与树木荣耀着春天的光辉。
2、“北风”:冬风,北风是东西南北四种风里最寒冷、刺骨的一种,有冷酷的意思。
如:
明代刘基《北风行》:“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意思是城外萧萧刮起了寒冷的的北风,城楼上守城的将士被寒风吹得连耳朵都要掉了一样。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意思是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风
西风是哪个季节的风?
呵呵,西风不是哪个季节的,风的形成因素是冷热对流,南北半球是一个大的环流,同时各自又有很多热对流,要形成的就是西风带。
西风带,又称暴风圈、盛行西风带,大约位于南、北半球的纬度35°~65°之间的区域,该区域的空气运动主要是由西向东,在对流层中上部和平流层下部尤其如此。地表附近,西风带在南半球更为明显。 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极易形成气旋,常常是一个气旋未完另一个气旋已经生成。这里常年吹刮偏西风,风速很大。在北纬40—60度之间多为陆地阻隔,海上大风受此阻力,风速相应降低很多;而南纬40—60度之间几乎全部为辽阔海洋所环绕,表层海水受风力的作用,产生了一自西向东的环流。由于常年吹刮西风,这个海区里风大浪高流急,终年浪高在7米以上。航行的船只在这里犹如小球一样,被大浪不断地上下剧烈颠簸,险象环生。1991年3月6日,我国“极地”号南极考察船航行到南纬55度处,遇到35米/秒的强风,浪高达20米,山一样的巨浪呼啸而至,将船尾部盘结的粗缆绳全部打散,冲入海里。据记载这里的最大浪高可达30米。西风带对船只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西风带的风力为什么如此巨大和持久呢?这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地球自转对空气流动的方向起着主导作用,按大气环流总的结构,中纬度的气流是向极地输送。也就是说,在北半球中纬度应为南风,南半球则为北风,但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偏向力,永远作用于前进方向的右侧,由此相应地把南风转变成西南风,北风改变成西北风,而偏向力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在中纬度这个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是西风带盛行西风最直接的因素。其次是中纬度地区温差大,热量消耗也大,上下对流旺盛,引起强劲的大风。
在盛行西风驱动下产生的自西向东流动的洋流被称为西风漂流。
所以不能单以季节来判断,这个初中课本就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