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攀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向着顶峰攀登
“学习”这座山是那样高,高得没有尽头,高得让人站到山脚就被它的高大吓倒!然而,我总是不顾一切地向上爬着,因为有一股压力在逼我前进。这股压力里有老师和亲人们的期盼,有我自己天生那不服输的性格,还有我对大家的承诺……中 国↘教 育文摘
与其说我讨厌有压力,不如说我害怕有压力。可压力像一块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又像一个敌人,举着手枪,不允许我放弃!因此,我的渴望被理智屈服,我鼓足勇气向着山的顶峰,奋力攀登!
通往山顶的小路是那样曲折,只要我稍不注意,就会走错方向。路上一丛丛荆棘让我浑身发颤。才走了一小截路,我便想放弃,我找出了一万个理由来欺骗自己!我心一沉,努力回过头,准备走回山脚,可是,压力又悄无声息地来到我身边,尽管我是那样小心地防范着它。渐渐地它侵入了我的心灵。我开始莫名其妙地责备自己:你怎么这么没用!你必须胜利!千万双眼睛正在注视着你,等着你成材呢!我一咬牙,望了望直冲云霄的山顶,握紧拳头,继续攀登!尽管有那么多不情愿,但压力迫使我前进!
走着走着,我是腿也酸了,腰也疼了,在加上背上这块沉重的大石头,我疲惫地坐在了小路边,完全忘记了刚才那一番勇气和决心!这个时候,电子游戏的打斗声,众多明星络绎不绝的唱片,深深吸引住了我!瞧那些粉丝们聊得多热烈啊!漫不经心中,我偏离了小路,走进了那片看似芬芳却庸俗不堪的花丛中。在我心里,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我兴奋地享受着!忽然,我的脑袋像被闪电击中似的,一行行字浮现在我脑子中:你怎么能这样?你不是要学习吗?你不是要胜利吗?怎么回事!我一下子瘫在了地上,眼前迅速闪过母亲苦口婆心地规劝和我当初的执著!奶奶和爷爷一声声的叹息像一把把尖锐的刀子,绞得我心中发痛!我终于忍不住了,憋了好久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我用牙齿用力咬住手指,大声地在心中高喊:“你快振作起来啊!”我心中若有半点松懈,牙齿就咬得更紧,仿佛这是让天对我应有的惩罚!
我重新扛起压力这块大石头,带着我的使命,向着山顶毫不畏惧地攀登,而后面又将有多少考验需要我面对呢?我不会向困难低头的,因为有一股压力迫使我前进,这是我的责任!
小伙伴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向顶峰攀登吗?
以攀登为话题的作文
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王石给自己的博客起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山在那”。这3个字可谓意味深长。王石有很多角色,他是房产精英、是商人、是登山队员,还是旅行家……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他有如此精彩的人生———
记者:您好,很高兴能够见到您。恕我直言,您的万科房产好像远不如您的登山经历更能吸引人。您在广告中的表现真是让人过目不忘啊。
王石:(笑)虽然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形象适合上电视,但是能够用真实的经历及在登山中得来的感悟与很多人分享,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
记者:在广告中,您和同伴从头至尾都在用“高度”来说明内容,您的那句“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十分打动人,这是您的原创吗?
王石:可以说是我的原创,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对于很多登山的人,尤其是登过珠穆朗玛峰的人来说,都有这样的感受,你必须珍惜你脚下前进的每一步,因为很可能这一小步便成了你的人生纪录。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是你自己。所以在生活中,你也必须珍惜你所往前走的每一步。
记者:我们都知道,在几年前,您便已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房地产商人,可又是什么因素让您喜欢上登山的呢?
王石:(略有所思片刻)我曾经听过很多人和一些媒体的评论,“现在登山似乎成了很多成功人士作秀的舞台。”这句话当时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的确,在那次中央电视台跟拍的登峰队伍中,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确实是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想去作秀可以有很多方式,根本不需要用这种可能随时面对死亡的运动来搏出名。当巍巍的珠穆朗玛要求人们用整个生命面对它的时候,登山就变得纯净无比。这复杂而简单的攀登开始关乎人性、自我、勇气和尊严,并直指生命的源头和内涵。所以在很久以前,我就开始热爱登山。
记者:您在登顶珠峰的队伍中不仅不算年轻,年龄还有些偏大,又不是专业登山队员,在那样的恶劣情况下,您是如何做到成功登顶的?
王石: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从军队转业后在郑州铁路局工作。母亲是锡伯族。锡伯族历史上是个游牧民族,能征善战。我在1968年应征入伍,被分配到新疆空九军汽车营,戈壁风沙弥漫,艰苦的生活环境及独立的个人生活都磨练了我的意志。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上也延续了这种野性的精神和对生命行走的强烈渴求。我在创立万科的艰难过程中凭借的就是这样一种意志,而在很多的登山过程中凭借的仍旧是这样一种意志。这次登山,我体会到,52岁的年龄不仅不是问题,而恰好是因为生活阅历,我才达到这种状态。有时候,人的意志有着可怕的威力,抱定了往上走的决心,就可以创造出你难以想象的高度。
记者:您在登上山顶的那一刻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王石:(微笑)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我猜到你也一定会这么问。
记者:(笑)哦,是吗?真是没有创意。可能是因为登珠峰对很多人来说充满神奇,才这么想知道您当时的感受吧。
王石:是的,很多人太好奇了,又太向往了,而我的回答却可能让你们失望了。我当时几乎没有任何感觉。8000米以上属于极度缺氧的环境,是生命的禁区,一般人都认为在这个高度人肯定有恐惧感和危险感。实际上,这两种感觉都没有。虽然在这种极度危险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滑坠,但由于头脑迟钝,人却不感到害怕。体力消耗殆尽之时,人近乎于机械。登顶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太激动的感觉,并没有如同人们想的那样热泪盈眶。然而后来看中央电视台拍的20分钟短片,播放到第一小组登顶展旗的镜头时,音乐一起,我的眼睛猛然湿润了。因为我想到了我往上走每一步的艰辛,那是一种终生难忘的经历。
记者:很难想象,在那样一种艰苦甚至可以说是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您是如何克服高山反应,如何取得最后的胜利的?
王石:(眼神中是一种坚定)刚进山时我就发高烧,上吐下泻,几乎处于昏迷状态。2002年登珠峰之前的热身练习中,我只要到5000米的高度就会恶心,进不了食。5年的登山历程我都过得非常痛苦。但这次登珠峰的过程中就很奇怪,到5200米时我不但没感到头晕,而且晚上睡觉很好,饮食状况也很好。进山的第二周,我感觉自己的状态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用4个字形容———心静如水。为什么在面临这么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时,我的心态反而能保持平静,而且身体状态良好,高山反应的很多症状都没有出现?我只能这样总结: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不得不集中调动全部精力、生活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并将它们浓缩到一起来面对珠峰,这正是恰到好处的战术。我的体力毕竟不如年轻人,我必须采取一种合适的战术。这种战术要求我心态必须平和,且始终以一种状态坚持下去。
记者:我们一直没有谈及您的事业万科房产,您可能有些意外吧?
王石:(笑)我不意外。谈自己的登山经历其实也就是在谈我的事业。做好你的工作,做好一份事业,你需要拿出的便是一种登山的精神。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不容忽视的,都是要严阵以待的。因为你并不知道你的前方将面临什么。只要你坚定地往前走了,你没有选择放弃,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登山是如此,做企业更是如此。
记者:您为自己的博客起的名字是“山在那”,您是怎么想的呢?
王石:很多人理解“山在那”只是在表达我对登山运动的喜爱。其实“山在那”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你的周围其实存在着很多座隐形的山,你要勇于发现,不畏攀登,才能达到人生的新高度。“山在那”,你想象着用手指向远方。试试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一定已经感觉到了,那是昂着头,视野开阔,无畏艰难的一种心志的提升。
记者:感谢您能给予我们年轻的读者以这样宝贵的人生财富。
王石:也谢谢你。希望我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能给很多陷入迷茫与不自信的年轻人以鼓励,愿他们能如我一样为人生的高度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