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他们有刊物《小说月报》,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如果是文学研究会的简答+(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穆木天,当时都是留日学生,出版有《创造季刊》.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崇天才,讲神会,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新月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开始时是聚餐会性质,1925年10月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4月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同人刊物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章川岛等.其主张和态度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以刊登“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鲁迅说《语丝》有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散文和杂文的刊物.
【文学革命时期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还有莽原社、未名社、狂飚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鲁迅最早的散文诗集:《野草》,他创办的社团有:莽草社、未名社、语丝社.先叫浅草社后叫沉钟社.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李金发是象征诗派.中国话剧运动开始于1907年,一批爱好戏剧的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吴春柳社.】
中国诗歌会:在诗歌方面,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出版会刊《新诗歌》,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这是一自觉地与无产阶级革命取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自由主义文艺中有”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庞名(冯文炳)、沈从文、萧乾、芦焚(师陀)、李健吾、朱光潜.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成员有陶亢德等.以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宣扬”世事看穿,心有所喜悦,用轻快笔调写出……自然幽默”,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与各体别,所谓个人笔调是也.”内容包括一切,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
1931~1933年,左联又和”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了思想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杜衡).
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蕼、骆宾其、李辉英、舒群、罗烽、白朗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孤岛文学: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1937年10月创刊,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的诗歌,以艾青、田间为首,并培育了绿原、亦门(阿垅)、曾卓、鲁藜、邹荻帆、牛汉、冀汸、彭燕郊等一批青年诗人,形成贯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
战国策派或战国派: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创办《战国策》半月刊,翌年,又在重庆《大公报》上编《战国》周刊,称为战国策派或战国派.他们自称是抗战文学思潮中的另一种声音.他们虽然也主张和宣传”抗战”,但他们却错误地称当时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
战国策派的思想观点,适应了国民党专制主义的需要.
【附】学衡派: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于南京创刊,主要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骕等,主张”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白话文.
*李金发与象征派诗
在中国现代文学上,象征诗派是指以1925年出版的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
特点: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内容:他的诗歌并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直接表现自己的内心生活,内容往往是悲剧性的人生感受:死亡、悲哀、绝望、孤独。这实际是也是现代诗歌的一个主题,多表现人的“异化”。代表诗歌《弃妇》就倾诉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用弃妇的悲惨象征人生的悲惨。
艺术价值:
1、诗歌大量意象的使用。
2、诗歌意象新奇。
3、大量地选用了文言词语 。
******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
主要成员: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
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
在上海成立。
主要人物: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主要成就: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
发起人: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
会刊《新诗歌》
诗内容方面:提出“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主要刊物:《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基本特征: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陈铨、林同济等创办的《战国策》而得名。
主要成员:陈铨、林同济。
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虔恪”为创作的“三道母题”。
代表作有陈铨的剧本《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
(时间问题,没法一一细谈,上面的一些有的也不太全面,是我自己备考的一部分参考资料,试着看看吧)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流派有哪些?最好有一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作品
作家 作品
鲁迅,本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郭沫若,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茅盾,字雁冰、本名沈德鸿。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现代作家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朱自清,著名学者、散文家 《春》、《荷塘月色》、《绿》、《威尼斯》
冰心,散文家 《寄小读者》
巴金,原名李芾甘,曾荣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猫城记》、《牛天赐传》、《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曹禺,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 《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夏衍原名沈端先 话剧《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
钱钟书字存中 《围城》(小说)《谈艺录》、《管锥篇》
丁玲原名蒋冰之 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叶圣陶名叶绍钧,著名教育家、文学家 《稻草人》(童话)、《倪焕之》(小说)
郁达夫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郁达夫文集》
柔石诗人、文学家 《二月》、《奴隶的母亲》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三里湾》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诗歌)
臧克家 《有的人》、《老马》
艾青 《大堰河》、《礁石》
徐志摩 《别了康桥》等
贺敬之 《回延安》、《白毛女》(执笔之一)
周立波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荣获斯大林奖)
杨沫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曲波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柳青 (长篇小说)《创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