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5 18:27:22 人气:1

    A+
热门评论

天文学的起源

天文起源于古代人类时令的获得和占卜活动。是以观察及解释天体的物质状况及事件为主的学科。主要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在古代,天文学还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观测,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 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5、6千年了。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 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从古至今不断发展。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测天体。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首次以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19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到了19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除可见光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成就产生很大影响

阅读全文

天文历法如何起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学说,指出了宇宙有发生膨胀的可能性。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远方的星系正在以极高的速度远离我们的银河星系,这说明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着,从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推测。此外,还发现宇宙空间到处充满着3度K的杂音电波,这证明宇宙曾是一个超高温、高密度的大火球。基于以上事实,科学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来解释宇宙的形成。根据这个理论计算,宇宙诞生于150亿年之前,刚刚诞生的宇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世界,但它却具有高得异乎寻常的温度和密度。 后来,由于温度和密度骤然下降,使这个“宇宙之卵”以爆炸性的速度猛烈爆炸。在“大爆炸”中诞生了各种元素和支配它们运动的力,由此形成了星球和银河,一瞬间“宇宙之卵”便进化成了“成年”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既无空间也无时间的“虚无”之中以惊人的速度瞬间诞生的。并且,宇宙总是周而复始地从诞生到消亡,再诞生、再消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