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8 15:51:42 人气:1

    A+
热门评论

【跪求】高中地理等高线问题!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图)1.有关两幅等高线图,说法正确的是 ( 选A )跪求原因!

首先我们把简单的解决掉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闭合曲线外的400/300的等高线是对称分布?400/300的等高线是等值的为什么不必合”,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因此一般等高线是闭合曲线,(这里的一般是指整一个地形完整的等高线图)但由于试卷习题的篇幅有限,只能截取一部分等高线图,因此图中的等高线是没有闭合的,简单而言就是一个完整等高线的一部分。而闭合的等高线是由于面积小刚好在截取的图中,没有被截断而已,因此是完整的等高线。而对称是由地形所决定的。 第二个问题“这种图能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是一种解题技巧,用于判断“出现在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的内部海拔”,判断方法如下: 若两条相邻等高线A,B(假设A>B)之间,出现了闭合等高线,该闭合等高线的取值只能是A或B。 当该闭合等高线取A值(即“大的”)时,其内部的海拔只能大于A,小于A+d(d为等高距)。这就叫“大于大的”。 当该闭合等高线取B值(即“小的”)时,其内部的海拔只能小于B,大于B-d(d为等高距)。这就叫“小于小的”。 很明显,该图不能运用这种技巧。因为闭合等高线两边的等高线是相等的,而不是不等的。 第三个问题“首先第1张图中300的线是错的,第2张图中400的线是错的,那为什么其他2条等高线是对的?”我以第一个图为例,从上下两边的等高线可看,这个地形中间高两边低,可看成一座狭长高原的一部分,所以两条400等高线中间的部分是大于400小于500的(除了闭合等高线以外),中间闭合的等高线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洼地要么是山丘,由于两条400等高线中间的部分是大于400小于500的,所以只能是400和500的等高线。而300的闭合等高线不符合等高距相等的要求,必须在300闭合等高线的外边再画一个400的闭合等高线才算正确。第二个图同上,只是地形相反而已。 以上为我的理解,我简单画了这两个地形的剖面图,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上的比例尺改为数字式:  ...

(1)1/50000或1:50000(2)陡崖;山脊;鞍部;山峰(3)50(4)1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线段式比例尺 ,可以转换成数字式比例尺,1/50000或1:50000。(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重合的部分A是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为山脊,所以B为山脊;两山峰之间平缓的部位C为鞍部;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部位D为山峰。(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甲海拔250米,乙海拔200米,两地相差50米。(4)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B和D的实际距离等于2÷(1/50000),计算结果为1千米。点评: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利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而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每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根据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可以读出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同时也可以计算出不同地点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数值变化可以表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重合的部分是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的部分为山谷;两山峰之间平缓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部位为山峰。比例尺是地图三要素之一,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的公式进行计算是一项基本地理技能。计算比例尺时,可以用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实地距离时,可以用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时,可以用实地距离×比例尺。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厘米作为计算图上距离时选用的单位,米或千米作为计算实地距离时选用的单位。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掌握相对高度的计算,根据等高线弯曲变化掌握山地不同部位名称,根据比例尺公式,掌握比例尺计算。

阅读全文